鄭君標父子三人探討雕藝
泉州市臺商投資區,后諸大橋連接著該區的洛陽鎮。行經大橋進入洛陽鎮地界,再拐進白沙村,一股淳樸、安詳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個面朝大海的村落,滋養著眾多雕刻藝人、雕藝家族。其中,鄭氏木雕世家名播東南、蜚聲海內:鄭君標父子三人,都在中國工藝美術界闖出了不小的名號,也各有不少雕刻佳作頗具盛名。
調查表明,鄭家木雕藝術館將木雕藝術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豐厚土壤之中,并在民族傳統的基礎上銳意創新,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出藝術性強且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世代傳承,將家族木雕技藝發揚光大。
鄭家祖輩以雕刻為職業,己有百年歷史、五代傳承。目前,鄭家木雕藝術館的領軍人物鄭君標年逾七旬,50多年來一直從事木雕事業的創作和工作。鄭君標是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高級工藝師、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木雕”代表性傳承人。2004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雕刻藝術大師”的稱號。
鄭君標作為雕刻大師,對創作是傾心傾力的。而作為父親,作為鄭家木雕的傳人,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 讓木雕藝術傳承。在鄭君標的培養下,鄭家木雕第五代傳人,鄭煌章、鄭煌祥在木雕領域也有了不小的造詣。
鄭煌章作品《坐式送子觀音》
其長子鄭煌章,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青年大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技能大師、高級工藝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其次子鄭煌祥,中國傳統工藝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雕刻技術能手、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4年3月7日,“天工薈萃”—閩臺工藝美術大師優秀作品聯展·鄭君標木雕世家專場于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拉開帷幕,集中展示鄭君標木雕世家鄭君標、鄭煌章、鄭煌祥父子三人從藝40多年來的76件木雕佳作。
學無止境,在繼承祖輩傳統雕藝的基礎上,博取眾家之長。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這句話鄭君標一直引以自勉,他說藝術奧秘博大精深,只能不斷地學習才能創作出更多精美的木雕作品。
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為更好博采眾長,鄭君標拜師學藝、虛心求教。在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鄭成昆教授等名師悉心指導下勤學苦練,他的藝術素養有質的提升,特別是對圓雕、平雕、根雕等有較深入的研究。日積月累,他的雕刻技藝更加精進,雕刻作品也自成風格,既保留了中國民間傳統雕刻工藝精華,又融入了現代雕塑藝術技法,作品涵蓋古、今、中、外,款式多樣、品種齊全,形神兼備、主體感強、獨具魅力,深受海內外收藏家喜愛。
在木雕藝術上的創新具有前瞻性和市場定位,做到適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機結合。
木雕工藝品是一門造型藝術,也是文化藝術的一個產業。鄭君標在藝術創作上從不固守經驗,而是樂于接受新思想。鄭家父子的木雕作品向來既尊重市場發展規律,又以認真嚴謹的態度牢牢扎根在惠安這塊鄉土。例如,鄭君標在創作惠安女題材作品時,雖然對惠安女“黃斗笠、銀腰帶、藍上衣、寬黑褲”的特殊服飾己了如指掌,但他在創作前還是認真查找資料,到惠安女集聚的東嶺、小咋實地考察,并到崇武古城現場觀看惠女風采的藝術表演。待掌握了第一手創作素材后,才開始做泥塑、打坯,一個多月后,一件作品創作完成,取名《濤聲依舊》,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大賽中獲評二等獎;接著又創作了作品《在水一方》,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大賽中獲評金獎;后來又創作了作品《魅力惠安女》,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再后來,又創作了4件成套作品《惠女四美》,獲評爭艷杯大賽金獎,2011年度被中集郵作為郵幣卡發行。
鄭君標作品《惠女四美》
如今鄭家木雕藝術館在鄭家父子3人的努力下穩步發展。“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這是鄭君標的座右銘,也是他對后輩們的要求,不浮不躁,兢兢業業,將鄭家木雕發展壯大。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