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公告
本網熱忱歡迎網友投稿,您可以從以下方式中任選其一:
投稿郵箱:whcyw888@163.com
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積極參與舉辦第五屆世界客商大會,制定并實施《梅州市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意見》,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梅州市文廣新局不僅將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作為工作指引,更將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了每一項惠及民生的文化建設工作當中,以扎實的作風給人民群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前進號角。作為地方文化主管部門,我們要結合地方實際,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工作實踐中。”梅州市文廣新局黨組書記、局長溫文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梅州屬經濟欠發達山區,也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域原中央蘇區市,人均GDP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屬于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受經濟不發達制約,梅州的文化建設工作基礎比較薄弱,與廣東省其他發達地區相比,不僅起點低、欠賬多,管理運行、人才隊伍、服務效能等多方面也存在不足。這些問題,一度成為梅州文化建設的“攔路虎”。
溫文青說,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文化的建設及發展指明了方向。只要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衷,敢于改革和創新,再困難的地方,也能找到文化的出路。梅州雖然在經濟上相對落后,但是在文化底蘊及歷史資源上卻是富裕的。如何通過現有資源,找到正確路徑,解決現有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文化需求是梅州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過去一年,梅州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直面現實與矛盾,在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補短板、挖資源、建隊伍、出政策、推改革,結合自身屬性,找準文化發展的原生動力,為梅州文化建設與發展謀劃出路。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梅州始終堅持以“惠及百姓、共享成果”為核心,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致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確保廣大基層群眾充分享受先進文化的建設成果。建成文化驛站(臺)100個,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259個(其中示范點79個),建成省級基層文體廣場示范點14個,補充完善鄉鎮文化站設備設施27個,建成農村文化俱樂部100個,完成農村文化俱樂部提質升級229個。投入400萬元,加大力度對農家書屋出版物進行補充更新。組織實施農村電影公益放映、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放映、“特定人群”免費觀影等活動,其中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全年放映24504場。組織開展“客都文化公益講堂”12期。組織參與全國第六次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推動梅江區、梅縣區等圖書館啟動總分館建設,指導市文化館、市劍英圖書館建立法人治理理事會運行機制。啟動“梅州公共數字文化云平臺”試點建設項目。
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方面,注重科學規劃,保護利用好古民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文化遺產,使文化遺產煥發新的活力。完成“父子進士牌坊”“葉劍英故居”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程和“獅雄山建筑遺址”“泰安樓”“花萼樓”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李惠堂舊居”“馬圖紅四軍軍部舊址”“凌風塔”等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工程以及“林風眠故居”“磐安圍”“兩海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組織開展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評審和申報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新認定市文物保護單位28處。完成第三批、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編制工作。牽頭組織《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法工作,目前該《條例》已獲得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積極推進客家博物館“四館”升級改造建設,穩步推進五華獅雄山建筑遺址公園建設。《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2017—2030)》獲文化部批準實施,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成功舉辦2017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
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根據中央和廣東省關于加快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相關精神,梅州注重挖掘客家文化元素,積極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不斷增強文藝院團活力。創作排演了大型山歌劇《圍屋月光光》、廣東漢劇《李堅真》、采茶戲《月照城鄉》、木偶劇《海族總動員》等精品劇目,其中《李堅真》《圍屋月光光》和《月照城鄉》《海族總動員》分別獲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二等獎和三等獎,梅州市文廣新局獲優秀組織獎。《門鎖壞了》獲得廣東省廉政曲藝小品創作大賽金獎,曲藝作品《搶車位》榮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組織廣東省“三百工程”惠民活動、“群星舞臺大家樂”“客都藝韻”“客韻新聲唱文明”“送戲下鄉”等惠民演出活動近1000場。先后組織文藝工作者赴美國、墨西哥、印尼等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5月28日至6月6日期間,梅州市文廣新局組建的“梅州市藝術團”代表文化部赴墨西哥開展文化交流演出,充分展示了客家特色文化的魅力。
文化特色產業取得新發展。2017年11月24日,《梅州市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意見》獲梅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標志著梅州將進一步扶持完善公共文化旅游服務設施建設,積極創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大力度推進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在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上,梅州現場成交金額529萬元,同比增長15%,意向成交金額3024萬元,同比增長12%。第五屆客家文博會吸引近100家企業參與了會展活動,現場成交額5541萬多元,比去年增長32%;意向成交額近1.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積極開展申報創建省級、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工作,大埔縣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已獲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資格。組織申報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廣東漢劇院演藝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項目列入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
文化市場秩序規范。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確保意識形態安全。全面抓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重點保障期嚴格執行重大事故事件上報和“零報告”制度,確保了重點保障期、敏感日、節假日等特殊時期全市廣電系統的安全播出和安全生產工作,實現了安全播出零事故的目標。鞏固完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使用正版軟件工作,推進企業軟件正版化試點工作,積極做好版權宣傳和版權登記工作,完成作品版權登記近200件,比去年增長約30%。先后出動執法人員2250人次,檢查印刷復制企業305家次,書店75家次,發送專項整治通知文件50多份,警示類宣傳信息480條。2017年共查處網吧違規經營行為30家,責令停業整頓20家;查處網絡侵權違法案件3家;查處違規經營印刷企業2家,責令整改3家;查處歌舞娛樂場所和擅自舉辦演出活動案件各1個;收繳非法出版物1034本,盜版音像制品216盒。集中銷毀非法書刊、六合彩資料、盜版音像等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共計1.8萬余件。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著力夯實文化建設基礎,著力提升文化發展品質,著力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大力弘揚客家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建設事業的繁榮興盛沒有截止期。”溫文青說,我們只有在不斷總結中反思不足,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才能在有限的條件中找準文化發展的出路,推動客家文化的繁榮興盛。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