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惠安石雕產業在轉型提升的浪潮中,堅持產業發展與文化創意“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引導雕藝文化和工程裝飾裝修、園林古建、城市雕塑等建筑藝術相結合,拓展廣闊的雕藝品市場;另一方面,注重大師品牌打造,引導雕藝產業與文化、藝術、科技相結合,提升產品附加值,走個性化、差異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張建奎
惠安振昌石制品有限公司由雕藝大師張建奎創立,始建于1988年初,位于中國“石雕之鄉”—惠安崇武。振昌石制品規模龐大,在張建奎的帶領下飛速發展,產值從初始階段的10多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000多萬元,其配備現代化的生產線及完整的石雕生產車間;擁有一批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管理人才和一支技術精湛的員工隊伍。
調查表明,振昌石制品從原有單一的傳統石頭雕刻,轉化為集技術研發、創意設計、品牌推廣和市場開拓于一體,走上了石制業個性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新路子。
一是注重大師品牌打造,展示“大師經濟”的獨特風格和魅力。
大師不僅意味著作品的高度,也代表著市場的號召力。張建奎出身雕刻世家,20歲就參與雕刻廈門鼓浪嶼的鄭成功巨型雕像,完成了人生藝術創造的第一次沖頂,之后更是潛心研習雕藝,開拓創新,在強手如林的石雕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振昌石制品的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以及歐美諸多國家。石雕龍柱己成為振昌石制品影響海內外的名牌產品。
江西西隱寺三面觀音
張建奎是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多次獲獎:作品《石破天驚》獲首屆中國雕藝節雕刻大獎賽一等獎,作品《海峽和平女神》獲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華茂杯”雕刻賽金獎;作品《弘一法師》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毛澤東》獲得金獎……
他秉承傳統工藝和現代雕刻技術融合、傳統與自然手法為一體的雕塑觀念,追求和創新的宣言,旗幟鮮明地表現在他創作的龍柱、石獅、浮雕堵、宗教造像等大型傳統石雕,以及充滿現代審美意識和美學價值內涵的紅色革命歷史題材的群像和組雕中。
二是大膽創新,聯手高校,深耕紅色題材。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振昌石制品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保護,加強對創作作品版權的登記注冊,對一些重大發明和技術創新成果申請專利。據調研,振昌石制品在大型雕塑內部結構安裝技巧上的重大創新發明己經獲得國家專利。如今,大型神佛像和寺院工程建設己經成為振昌石制品的主打業務,其大型石雕作品遍布神州大地。
臺灣保障宮
江西興國縣將軍公園的《模范興國群雕》、江西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歷史博物館的大型浮雕《共和國從這里走來》、貴陽百里杜鵑園黃家壩的阻擊戰群雕工程、獲得第七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的《毛澤東》……可以說,這些年,由張建奎主持設計的振昌紅色雕刻系列遍布神州大地,據統計,振昌石制品的紅色雕刻題材業務占據了惠安同類題材行業市場份額的80%。
傳統石雕工藝,其創作題材多為花鳥蟲魚、虎蛇龜鱉之類,而把革命題材融入石雕藝術創作之中則相當少見。真正把革命題材納入石雕工藝的主創基調,并作為永久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主體,至今則恐怕只有“振昌”一家。張建奎說:“石雕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惠安石雕是中國石雕一絕。開創紅色石雕領域,意義深遠、前景無限。”
大型浮雕一《共和國從這里走來》
不僅如此,近年來,振昌石制品與國內魯迅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合作,也為振昌帶來了豐厚訂單。此外,張建奎邀來現代派領域的大師幫助公司設計現代風格雕藝品,全程參與雕刻的每個細節,并由此碰撞出嶄新的創意。
如今,創新己經成為振昌石制品的一種文化,成為振昌石制品產業轉型提升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