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清水巖風景旅游區位于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福建安溪城關西北16公里處的蓬萊山。景區總面積11. 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63米,是一處以清水巖寺為主體,以清水祖師文化為特色,融宗教朝圣、生態旅游、民俗展示、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清水巖高峰,海拔767米,巖宇在500米處依山而建,背靠獅形龍脈,三峰文筆拱峙,面臨深壑,遠處蓬萊盆山環合,登巔遠眺,殿宇崔鬼,山水廳秀,風景幽雅,常在茫茫霧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萊仙境”而蜚聲海內外。清水巖風景旅游區現為國家4A級旅游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工程之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水祖師信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水巖及“帝”字形商標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同時也是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清水祖師是宋代名僧,一生謹遵“廣施善行,濟世利人”宗旨,致力于施醫濟藥,普救貧病,修橋造路,造福百姓,被人們廣為崇拜。安溪清水巖是“清水祖師信俗”的發祥地,這座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全國唯一呈“帝”字形寺廟建筑的千年古剎,是世界各地清水祖師廟的祖廟。2011年,“清水祖師信俗”被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水祖師信俗”不僅流布于閩、粵、浙以及臺港澳地區,還流布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形成了一個逾1億人口的“清水祖師信俗”文化圈。據悉,世界各地分靈的清水祖師廟有1000多座,其中在臺灣島上就有500多座。常年回清水巖朝拜清水祖師的臺灣信眾,每年就有10萬人之多。
調查表明,以弘揚清水祖師文化為載體,近年來,安溪清水巖風景旅游區在景區自然資源、人文歷史的挖掘等工作成績斐然。
一是規劃擴建13個板塊,將清水祖師這個獨特的閨南文化向廣大海內外游客進行展示。
自2008年中共安溪縣委、縣政府出臺“建設以清水巖為龍頭、以蓬萊為核心的旅游中心區”的戰略規劃后,清水巖風景旅游區就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景觀改造、加大文化項目建設和增強文化內涵為重點,以遵循開發清水祖師文化資源為原則,聘請了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所等多家具有甲級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以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以存世900多年的《巖圖》碑為摹本,編制完成了《清水巖景區擴建工程規劃方案》。據介紹,《巖圖》碑記載下了宋代清水巖的巖宇、亭臺、山門、舍利塔、道路等,圖像呈現了清水巖殿閣“帝”字形的規模體式,并附有建筑度數。新的《規劃方案》以恢復舊志記載的景觀景點為主線,按三個主題環線,分兩期規劃建設綜合服務區、弘法道場、海會院、文化長廊、清水祖殿、山由谷龍噓、蓬萊閣、九曲十八洞、張巖古道、天街及清水茶苑、溫泉度假山莊、蓬萊峰、祈雨臺等13個板塊。
清水祖師文化節
二是通過策劃組織各類活動來拓展清水祖師文化內涵和外延。
2010年,清水巖風景旅游區成功組織了清水祖師金身赴臺巡游,在臺灣島內展開為期1個月的廟會活動,深入開展清水祖師文化對臺交流,受到當地信眾的熱烈歡迎;2011年,清水祖師金身赴港,參加“福建神明佑香江,祈福和平大法會”,拓展清水祖師文化交流領域;2012年12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中央電視臺等聯合攝制,描寫清水祖師及其文化發祥地—安溪清水巖的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清水祖師》在CCTV-9正式首播,其同名數字電影也將于2013年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版發行。
以挖掘、拓展清水祖師文化為依托,清水巖風景旅游區如今已發展成以宗教朝圣為主要功能,融佛、儒、道于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