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英良石材有限公司2008年推出了亞洲最大、國內一流的集石材工藝與藝術陳列、珍稀板材銷售、奢華體驗館于一身的高端品牌—英良“五號倉庫”,已經被視為石材產業二次轉型的典范代表,并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并多次蒞臨“五號倉庫”調研指導工作,吹響了水頭鎮石企創牌的號角。
創牌同期,英良石材打造的省級工業旅游景點“五號倉庫寶藏石”更是成為眾多政商界人士來水頭的必游景點。在“五號倉庫”,陳列有唬拍色的瑪瑙、紫水晶、7000萬年前的木化石、南非的國寶石虎眼等珍稀石種,除了這些石材原料,流光溢彩的原石還組成了一幅幅工藝品,有用馬賽克拼成的瑪麗蓮.夢露黑白像、工藝美術大師李澤生創作的凹凸有致的石拼畫,在石材成品的體驗區,泛著粉紅色光彩的石質浴池、以進口石料打造的臥室幕墻,甚至展廳里的廁所都是用每平方米數萬元的石材打造。
調查表明,英良石材在國內率先運作高端石材品牌的嘗試,是南安市石材產業從傳統粗放型向集約型、高端產業發展的縮影,是石材產業二次轉型的典范,是石材界首個工業旅游示范點。
一是英良·印象五號石材文創園將和建筑、裝飾、設計、廚衛等細分行業進行深度結合,建立一個跨界的展示平臺。
從上游的荒料和礦山開采、設備生產等;到中游的加工企業、裝修公司、設計公司;到下游客商進駐,打造石材文創產業配套發展的一站式基地,有力推動石材行業向“低碳、高端、文化”方向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英良·印象五號石文化創意園位于南安水頭海聯創業園,總用地面積176587.4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47298.45平方米,將建設石文化博物館、英良集團運營中心、奢華石材體驗館、石材設計及裝飾中心、石材礦山及石材產業鏈交易中心及石文化主題酒店等內容,總投資to億元(項目建設投資5億元,體驗館及博物館陳列品投資5億元)。項目目前處于建設階段,2014年,被列入南安市在建重點項目,在泉州市經貿文化項目對接推介會上簽約,現今己被評選為南安、泉州、福建三級重點項目。
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個集中外石文化展示,奢華板材品鑒與收藏、石材工藝品展示與銷售,石材工業設計理念與作品展示交流,石材裝飾設計,電子商務及貿易等為一體的國家級石材產業文化創意型工業旅游基地。
二是印象五號石文化博物館將為石材人提供一個對深遠文化交流的平臺,為整個石材產業鏈構建一個嶄新的觀摩學習基地,建設國家級石材產業文化創意型工業旅游品牌。
該博物館以“從東方到西方—穿越8000年的時空對話”為時間線索,將古今中外與石材有關的應用歷史以實物、圖片、動畫模擬等展示方式,從地質學、人類學和與石材應用相關的代表性事件等角度來展示與連釋石材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包括石材與宗教、藝術、建筑、人文等)。其主旨是弘揚歷史悠久的“石文化”,為行業
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
“我覺得一個博物館承載一個地方的發展歷史,不可能一蹦而就。”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認為,博物館最重要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延續性。“博物館會有各種內容往里加,會做各種活動,做成文創基地、教學研究基地、科普基地,博物館現在的文化實際上是有很多的社會經濟作用。”劉良說,通過建博物館,一方面對品牌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對英良石材整個產品架構也有很好的影響。“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產業的博物館,用博物館語言講述石材文化,它更應該有說服力,只有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的文創產業才有生命力。”
三是英良石材牽頭編撰的《石紀》一書,將以文史資料的角度充實石材文創產業。
該書從2013年開始編撰,是講述石與人類發展史的一本書,598頁初稿目前己編制完成,就陳列在印象五號世界石材博物館里。這是一部穿越38億年,從遠古到現代的發展史;一部穿越生物文明、巖石與生物的發展史;一部穿越人類文明,穿越東西方藝術文明的發展史。
“這個事情沒人做過,我們正在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有著頑石般精神的劉良希望自己的博物館不只是簡單地收集大量樣本,他希望通過同步書籍創作,多渠道的跨界合作,用開放的思維為石材界,為中國的博物館發展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要讓每位來看過的人們真正從心底里接受、了解甚至愛上石頭。
石材可以是默默無聞也可以是價值連城,就看如何挖掘其內在的創新價值了。英良石材賦予了石材更多的文化創意內涵,也讓許多相關的文創產品有了出口。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曾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