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公告
本網熱忱歡迎網友投稿,您可以從以下方式中任選其一:
投稿郵箱:whcyw888@163.com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77611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3919億元。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沈君介紹,第三產業占比較上一年有所增加,得益于海洋交通運輸業及旅游業增速均高于第一、二產業。
海洋旅游是指人們以海洋資源為基礎的包括觀光、度假和特種旅游的各類旅游活動的總稱,包含酒店、餐飲、濱海別墅、旅游碼頭、零售業、海岸生態旅游、郵輪游艇旅游、潛水等多業態。海洋旅游也是海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千米,對于濱海城市而言,“看海”是當地旅游最大的賣點。圍繞“海洋”主題的相關旅游活動,例如濱海觀光、海洋主題公園、海島度假、郵輪旅游、海洋運動旅游等,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統計數據顯示,在海洋主題旅游中,家庭、親子成為消費主力,“80后”“90后”占海洋主題公園游客的69%。
近年來,我國海洋旅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濱海旅游業產值達到12047億元,同比增長10.8%。海洋旅游已經成為帶動“藍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沿海諸省也積極出臺相關措施推動海洋旅游發展。根據《海南省游艇碼頭布局規劃》,海口市將布置游艇碼頭16個,規劃游艇泊位3500個,該舉措與游艇消費需求的擴大相輔相成,將帶動海洋旅游、娛樂休閑等行業發展;建設中的福建省連江縣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以山地運動和海上體驗為核心,規劃總面積3.7平方公里(5550畝),建設面積1.3平方公里,被列入福建省2017、2018年重點旅游綜合體項目;4月20日—22日,第14屆海峽旅游博覽會將在廈門舉辦,期間將舉辦海洋旅游論壇,分別從海峽兩岸海域互動、帆船體驗、海島開發、涉海旅游裝備制造、海洋旅游人才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深度研討,并發布中國海洋旅游發展報告。
然而,我國海洋旅游尚處在發展初級階段,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大學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課題組副組長胡波撰文指出,中國人的海洋意識與西方傳統海洋強國相比仍有落差,與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十分匹配。“中國的海洋經濟實踐缺乏規劃協調,精細化程度不夠。在一些高端產業,如高端海洋旅游、裝備制造等領域,實踐經驗和積累仍相對欠缺。”
海南是我國的海洋旅游大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冬天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避寒。2018年春節期間,大霧封鎖瓊州海峽,導致大量游客滯留海南島。“這是因為海濱旅游的資源配置錯位的緣故。”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彥鋒指出,目前,我國海洋旅游主要集中在海島旅游、郵輪旅游和近域海岸旅游等幾個板塊,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但仍存在供給不足等問題。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很多濱海地區都面臨著淡旺季反差大的難題,縮小淡旺季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濱海部分景點景區的承載壓力。此外,我國濱海旅游主要依靠國內市場,國際濱海旅游還發展不足。(尹 婕)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