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意產品 > 內容

繼承與創新:刺繡如何玩出新花樣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8-12-28

當光影幻化的蝴蝶親吻花瓣,絲線繡出的木蘭花便悄然綻放;用絲線表達國畫筆墨濃淡之間的過渡,游魚轉身的霎那身上閃動著粼粼的光波;五顏六色的絲線勾勒出兵馬俑的輪廓,原來外國人這樣理解中國……

20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的“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亮相潮州。展覽以“刺繡與當代生活”為主題,分“生活·時尚”“傳承·振興”“融匯·超越”3個專題,薈萃13個國家的176位作者的249件作品,展示了富有時代特色的刺繡藝術。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5日。

內部革新,傳統刺繡尋求突破

刺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之一,而當現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結合時,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在“融匯·超越”展區,72歲的杭繡工藝美術大師陳水琴帶來作品《鯉魚睡蓮》。原作是色彩豐富、對比強烈的丙烯畫,為了用刺繡表現出色彩效果,陳水琴研發了一種新的杭繡技法——華彩繡。“繪畫藝術在與刺繡藝術互動時,刺繡人者必須對繪畫有充分的理解。”作為一個偏愛傳統繡法的刺繡人,她認為,傳統不能丟,但同時也要不斷創新。

其實,文人畫與刺繡的互動,早在明朝就有了,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顧繡就是其中代表。在“傳承·振興”展區,工藝美術大師錢月芳帶來的作品是《群魚戲藻》,絲線將水墨畫的濃淡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40多年來,錢月芳一直堅持顧繡傳統繡法,在她看來,刺繡也是對畫作的再創作。“在刺繡過程中,每一步都有設計,這是機械無法取代的。”錢月芳說,“一件作品完成后,我一直琢磨著還有什么提升的空間。”她希望年輕人能夠能把刺繡當成一種愛好,而不只是為了掙錢,“這樣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作品”。

圖為觀眾欣賞潮繡作品

圖為觀眾欣賞潮繡技藝展示

圖為觀眾欣賞珠繡技藝展示

圖為潮繡技藝展示

本次展覽不僅提供了海內外刺繡大師交流的平臺,更向世界集中展示了潮繡技藝。作為粵秀的一個分支,潮繡不僅服務于戲曲表演、廟堂祭祀,更作為婚紗晚禮服的重要裝飾為潮州經濟貢獻著力量。在潮州市潮繡研究所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孫慶先介紹著潮繡近年來的創新:立體雙針的新繡法讓松樹葉子根根直立起來;《金龍魚》的新圖樣非常適合潮繡金銀絲線較多的特點,自研發上市便備受市場青睞。“創新就等于發揚,只有傳承沒有創新,就會把傳統也丟掉了。”孫慶先希望潮繡能更多地和設計師或其他藝術門類合作,以激發潮繡的活力。

他者眼光,外國作品如何“開腦洞”

相較于中國刺繡作品對技法的看重,在國外,刺繡更多的是作為設計的元素和講故事的工具而存在。

巴基斯坦當代藝術家瑪蘇瑪帶來的刺繡作品《兵馬俑》綜合運用絲、麻、棉等多種材料和豐富的色彩展現其對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理解,同時還將古老的俾路支和信德(均為巴基斯坦城市)刺繡剪下來,縫在肩部形成拼貼,展現了兩國歷史文化的交融以及在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下雙方的友好互動。

“融匯·超越”展區展覽現場

圖為巴基斯坦現代藝術家瑪蘇瑪的作品《兵馬俑》

展覽現場,不同國度藝術家進行交流。

“外國刺繡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表達方法,以及最終的藝術目標和中國刺繡藝術家不太一樣。”“超越·融合”展區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說,“一些與中國相關的事物,在外國藝術家眼中會變成一種可以表達和敘述的對象,我們自己看了也會有啟發。”

來自美國的瑪麗亞·貝里斯泰勒帶來的作品《麥克叔叔》融合了棉線、珠子、紐扣、刺繡、帆布、滌綸、麂皮、羊毛等多種材質來展現人物形象。瑪麗亞希望“通過作品來講一個人的故事”,并期待觀者通過作品能意識到自身。此次中國之行讓瑪麗亞非常振奮,在美國,刺繡并不普遍,更多的時候是她自己一個人在家里工作。“這次來到中國,看到那么多人在使用刺繡設備,和自己做著一樣的事”,讓瑪麗亞大感“其道不孤”。

在韓國,刺繡是傳統生活的一部分,現在依舊用在孩子的周歲宴和新婚禮服上。韓國水原大學美術學院工藝設計學習教授張英蘭帶來便是30多年前的一組兒童周歲宴的刺繡服飾,她說:“在出生率成為焦點的今天,我希望通過兒童服飾讓大家意識到生命的珍貴。”此次展覽留給她的最深感受就是要把傳統的刺繡藝術保留下來,和現代需求相結合,“這一點在韓國和中國同樣重要”。

設計研發,探索刺繡的新世界

據展覽組委會介紹,11月上旬,全國各地匯集到潮州的作品大概有350件,經評審,只有180件作品入選,近50%的作品落選,而其中有近40件作品是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而被淘汰,占比約11%。

“這40件作品有的用書畫家的作品,有的用攝影家的作品,有的用出版物中的圖片,且不能提供與著作權人的授權或協議書。”世界手工業聯合會前執行主席王山表示,刺繡從業者應該提升“知識產權”意識,依法護業也是當今社會發展之必須、文化興國之必要。

“通過此次展覽,我們意識到設計研發能力成為刺繡行業的最大弱點和制約業發展的瓶頸。”總策展人李當岐說。

面對這一情況,刺繡藝術的傳統教學和美術學院的現代教育貢獻著不同的力量。“傳統師帶徒式的教學方式,注重從材料、工藝、手段方面進行技藝傳承;而現代教育視野更寬廣,美術學院更加重視設計理念,在非遺傳承過程種注重挖掘整理能為現代設計所用的元素。”本次展會策展人之一王凱說,目前,雙方正在謀求積極的合作。

此外,與現代藝術設計師的合作,也為傳統手工藝發展注入新的力量。曾以《骷髏幻戲圖系列》驚艷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姚惠芬對此深有感觸:“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審美,我們不能止步不前。”《骷髏幻戲圖》是南宋李嵩創作的絹本設色團扇畫,而姚惠芬“被要求”將50多種蘇繡技法集中于一個繡品上。“這不是單純的模仿,是以現代審美理念發掘蘇繡技法的可能性。”姚惠芬十分歡迎與現代藝術、時尚品牌的合作為蘇繡帶來的新的表現空間。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責任編輯:吳陽陽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福利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乱码精品网站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