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阿里研究院日前正式公布2019年淘寶村、淘寶鎮名單,我縣參內鄉、城廂鎮、鳳城鎮、官橋鎮、湖頭鎮、龍門鎮、蓬萊鎮、尚卿鄉、西坪鎮等9個鎮上榜淘寶鎮名單;同時,我縣有27個村上榜淘寶村名單,其中參內鄉1個、城廂鎮11個、鳳城鎮3個、魁斗鎮1個、龍門鎮1個、蓬萊鎮1個,尚卿鄉7個,西坪鎮2個。
近年來,我縣以“互聯網+”為抓手,加快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特色產業融合,扎實推進電子商務各項工作,促進電商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線下、線上聯動發展,同時也為農村電商搭起了雙向流通的橋梁,走出了一條立足資源、打造品牌、創新發展之路。2013年,我縣產生首個中國淘寶村——尚卿鄉灶美村;2014年,淘寶村增至5個;2015年,增至7個;2016年,增至11個;2017年,增至17個;2018年,增至19個,今年增至27個。淘寶鎮數量也從2015年的1個,增至2018年的3個,再到今年的9個。
統計數據顯示,2018我縣年電商交易額達82.67億元,從事電商人員約7萬多人,電商企業約3千多家,電商個體約3.5萬多人,入選“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全國十佳案例,阿里巴巴農產品電商十強縣排行榜位列全國第一,電子商務已成為茶鄉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在電商扶貧、促進鄉村振興方面,我縣創新“黨建+電商+扶貧”模式,依托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引進15個省級駐村干部農產品展示區塊,推進71個扶貧村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隨著電商扶貧的全面鋪開,不僅為安溪鐵觀音、淮山、米粉等農產品和藤鐵工藝品打開了網銷全國的“綠色通道”,也鼓起了貧困群眾的“錢袋子”。
據了解,阿里研究院對“淘寶村“的認定標準主要包括:經營場所須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年達到銷售額1000萬元;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或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對“淘寶鎮”的認定標準主要包括:一個鄉鎮或街道的淘寶村大于或等于3個;或者在阿里平臺,一個鄉鎮一年電商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活躍網店超過300個,不局限于是否有淘寶村,即擴展了“淘寶鎮”定義,一個鄉鎮一年電商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活躍網店超過300個,也可以成為淘寶鎮,而不再局限于是否有淘寶村。
被確定為“中國淘寶村”的農村將獲得阿里巴巴在信貸、培訓和推廣三方面的扶持:在信貸扶持方面,給予優質賣家授信支持,并探索在賣家經營和消費方面為淘寶村提供一攬子金融支持方案;在培訓扶持方面,淘寶大學將開展“淘寶村電商人才培養計劃”,并從推進知識下鄉、搭建農村在線學習平臺、培養農村淘寶講師三個領域入手。
此次我縣上榜的27個“淘寶村”具體為:參內鄉的美塘村;城廂鎮的光德村、過溪村、澇港村、同美村、土樓村、仙苑村、雅興村、玉田村、員宅村、中標村、磚文村;鳳城鎮的美法村、上山村、吾都村;魁斗鎮的大嶺村;龍門鎮的山美村;蓬萊鎮的鶴前村;尚卿鄉的福林村、翰卿村、翰苑村、新樓村、尤俊村、灶坑村、灶美村;西坪鎮的后格村、西坪村。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王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