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追求木雕的自然灑脫
林彬(左)指導徒弟創作
在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彬的工作室里,展陳著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自然型木雕作品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數量最多。這是近年來他的主要藝術創作精華,每件作品以“形”為藝術創作的出發點,幾乎保留了木頭原有自然形態的肌理,用極簡的刀法創作意境,透露著一份古拙、靈動和灑脫。
自然型木雕重在意境,“七分形體,三分雕琢”,兩句看似簡單的話,做起來卻并不容易。用林彬的話來說:“經常出門探尋合適的創作原料,找到一塊讓我有靈感的木頭,靠的是緣分。”工作室的創作間里,擺放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木料。一般人眼中的舊木頭,對他來說,卻是來之不易的寶貝,“從這角度看像不像人的腦袋”,“這塊像不像一只貴賓狗”……
要讓作品有最好的藝術呈現,找到木頭后,取形是關鍵。“面對一塊木料,首先思路要清晰,把控創作方向,用速寫或是泥稿形成小稿后,才能下刀,每一刀的角度、力道都要恰到好處,同行之間常常開玩笑說,‘酒后,方有下刀之勇氣’。”林彬說。雖是句玩笑話,但是從中能感受到他對藝術創作的追求和灑脫。
多年來,林彬跟隨盧思立大師學習自然型木雕創作,不斷探索將傳統技藝和現代技法相結合,多次前往藝術高校進行系統理論知識培訓,提升藝術水平,創作風格日益成熟。他以美學為基礎、哲思為伙伴,精心創作一系列優秀作品,20多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工藝美術主管部門組織的評比中獲獎。其中,作品《和樂》獲第七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云游四海》獲2015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往事如煙》在第八屆福建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上獲金獎。
在夯實基礎、傳承傳統的同時,林彬也在藝術上力求創新。他嘗試著將自然型木雕轉化為陶瓷、鈦合金、不銹鋼、銅鑄等不同材質的作品展現。比如,由于自然形陶瓷形狀不規整、中心支撐點偏差,導致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容易變形甚至坍塌,作品《人生一快》第一次燒制36件,合格的不到一半。他還將現代3D技術與景觀雕塑相結合,利用不同材料創作出系列作品,部分作品申請了外觀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
來源: 責任編輯:劉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