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工作室揭牌儀式。泉州幼高專 供圖
近日,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舉行“制香非遺傳承人蒲良宮大師工作室”和“茶藝技能大師林素彬工作室”兩個校級大師工作室揭牌儀式。
當天,蒲氏制香非遺傳承人蒲海星、茶藝技能大師林素彬分別面向旅游專業師生,圍繞《傳統香品制作及香藝創新創業指導》《茶藝基礎知識和鐵觀音的沖泡技藝》主題,詳細講解了傳統的香品制作、烏龍茶制作,并分析了香藝市場和茶藝市場的產品需求,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與就業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泉州幼高專在產教融合中,持續探索創新“校—園、校—地”緊密合作機制,圍繞鄉土特色,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發揮行業人才的資源優勢,致力于在弘揚優秀地方文化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現場主題分享。泉州幼高專 供圖
圍繞校地共建
堅持創新導向,聚焦文化人才集聚
泉州幼高專著力構建高水平校地合作共同體,與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實踐基地、行業企業等在教育實踐、招生就業、培訓幫扶、黨建共建、鄉村鎮興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為地方經濟教育事業發展聚力賦能。
同時,充分挖掘教育、香藝、茶藝、旅游等行業的資源優勢,打造“創新團隊”“大師工作室”“名園長工作室”“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等平臺,聚焦技術創新研究,推動教育教學和產業合作深入對接,最終達到共同分享資源、共同組織教學、共同評價學生、共同促進就業,內外循環雙驅動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
身著漢服的學生們在學習傳統文化藝術。泉州幼高專 供圖
圍繞人才培養
弘揚“鄉土特色”,聚焦文化資源盤活
利用泉州市“海絲”“工藝民俗”的文化資源,泉州幼高專以學校的“閩臺鄉土藝術教育研究所”為依托,以傳統的閩南兒童歌舞、惠女服飾文化、泉州花燈、中國結藝、紙織畫、刻紙等為載體,融合閩臺文化,融通人文素養和職業精神,邀請泉州各類博物館和文創產業負責人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修訂,依托本土特色資源,創建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旅游休閑類人才培養新模式,讓人才在本土生根。
傳統舞蹈表演。泉州幼高專 供圖
圍繞三教改革
融合課程資源,聚焦文化觀念厚植
泉州幼高專積極開展傳統藝術文化研究,圍繞鄉土藝術特點、演變、文化價值及精神情結等,與兄弟院校進行深度交流,設計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課程,努力形成較為系統的鄉土藝術教育資源庫,在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不斷打磨本土文化素材。
在《閩南文化》《白鶴拳教程》等線上線下特色本土課程基礎上,泉州幼高專進一步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把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愛鄉情懷、和諧友愛人文以及自由平等準則、敬業拼搏精神,融入到花燈制作、閩南童謠活動策劃、美術作品設計、藝術表演等課堂教學中。
圍繞創新實踐
挖掘特色亮點,聚焦文化產業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幼高專還組建具有較高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創作能力的中國結藝等文化創意團隊,增設實踐基地創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基地,通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感悟傳統藝術文化魅力的基礎上,努力承擔起鄉土藝術的開發和宣傳工作。
在實踐活動中,師生們利用報刊、宣傳欄、微信、互聯網+等宣傳媒體,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當地文化魅力,參與各種鄉土藝術學術活動,對師生創新創意作品進行收集、展覽、匯編,做到有研究、能創新、進課堂、廣傳承。其中,《中國結藝》課程入選教育部“智慧助老”優質課程資源推介名單,學校課程資源建設的創新舉措得到充分肯定,也激發了學校終身教育工作的活力與激情。
接下來,泉州幼高專將繼續擴大終身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積極拓展終身教育社會功能,繼續通過文藝演出、禮儀服務、傳統工藝傳承,著力提升師生文化傳承、社會服務能力與水平,堅持以貢獻求支持,弘揚與傳承并行。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