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聚焦 > 內容

泉州古代“足球名將”因技藝超群入詩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23-03-10

近年來,泉州南安以社會足球為媒介,曾多次成功舉辦足球聯賽,打造出極具區域特色的賽事品牌,在社會上掀起足球運動熱潮。據考證,早在唐代,泉州已流行一種與近代足球類似的運動“蹴鞠”,泉州第一個留名的“足球名將”叫“小驄”。在南宋趙氏皇族入閩后,蹴鞠還融入宮廷歌舞,結合成別具一格的閩南民間舞蹈“彩球舞”。

泉州踢球舞(資料圖)

梨園戲《李亞仙》里有“亞仙踢球”的場面(資料圖)

上至帝王將相,下及民間百姓,都可蹴鞠娛樂。(資料圖)

泉州第一個“足球名將” 技藝超群被寫入詩中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叢書《泉山采璞》,由已故泉州文史專家傅金星編著。作為20世紀80年代泉州文史界的一員驍將,傅金星專事泉州地方文史研究和地方志編撰工作,他曾在該書中撰文考證“蹴鞠和泉州第一個足球名將”。

傅金星在文中介紹,蹴鞠也叫打毬,鞠就是毬。根據《漢書·霍去病傳》,這種毬“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踢而戲”,“這種游戲和近代的足球類似,在古代,蹴鞠運動上至帝王將相,下及民間百姓都可娛樂”。

早在唐代,泉州已經流行蹴鞠,而且部分民眾技藝超群。傅金星介紹,唐末榮登進士第的福建人徐夤,曾寫了一首詩《尚書打毬·小驄步驟最奇因有所贈》:“善價千金未可論,燕王新寄小龍孫。逐將白日馳青漢,銜得流星入畫門。步驟最能隨手轉,性靈多恐會人言。桃花雪點多雖貴,全假當場一顧恩。”

“‘小驄’就是泉州第一個留名的足球名將。詩中寫他運球如白日馳騁于霄漢,射門如流星之迅疾,步驟靈活多變。”傅金星表示,根據《事物紀源》中對蹴鞠的描寫,蹴鞠運動“植兩竿竹,高數丈,用繩絡網,為門以射球;球員分成兩隊以角勝負”,徐夤詩中“銜得流星入畫門”寫的就是這種情況。

至于“小驄”的姓名、年齡、身份等具體信息,仍有待文史學者考證。

南宋趙氏皇族入閩 蹴鞠與戲曲結合成“彩球舞”

傅金星介紹,蹴鞠這一練武的運動,后來衍變為耍藝,“正如戰場上的戈戟變成戲臺上的雜耍一樣,泉州著名的民間傳統舞蹈‘亞仙踢球’就是它的變種。這樣看來,蹴鞠的兩種運動,都在泉州流傳和發展。”

據考證,蹴鞠最早興起于春秋戰國時期,初始階段以一種游戲的方式應用于軍事訓練活動中。經過漢、唐及宋朝的發展,演變成民間及宮廷喜歡的一種游戲活動,而且能夠與其他娛樂活動融合在一起共同發展。自南宋趙氏皇族入閩后,諸多宮廷歌舞融入蹴鞠,其中泉州戲曲與蹴鞠結合,以“彩球舞”的形式呈現出來,發展成為閩南民間慶典的主要形式。因此,彩球舞又被稱為“貢球”或“蹴鞠舞蹈”。

作為蹴鞠與音樂舞蹈聯姻的結晶,彩球舞在唐宋時期隨中原仕民南遷,傳入泉州,其身世軌跡可以在梨園戲劇目《李亞仙》中尋到。戲中的“亞仙踢球”一出,美女李亞仙就說著一口閩南語,踢著“足球”,反映的就是彩球舞在泉州民間的狀況。此外,泉州高甲戲《搶盧俊義》中的《踢球》,也輾轉繼承了宋時市井的民風民俗。

據有關資料記載,自宋及清,踢球舞在泉州十分常見,后來的踢球舞藝人又吸收了南少林武術,發展出“抖球”“滾球”“顛球”“晃球”等系列表演技巧動作。他們結合高蹺技術,編排了高蹺踢球舞蹈,使泉州踢球舞的形式和種類更加豐富。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踢球舞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泉州民間文藝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

責任編輯:蘇慧敏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最新成免费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