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錯峰前往祭掃
昨日天氣晴朗,按泉州清明祭掃“前十后十”的習俗,不少市民已經開始前往各大陵園祭掃。記者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市民采用獻鮮花、結黃絲帶等方式祭掃,踐行綠色文明祭掃理念。
市民錯峰祭掃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記者來到宏福園,此時掃墓的人還不算多。停車場內停放著七八輛車,間或有三五成群的市民手持鮮花、拎著貢品前往墓地。“清明節肯定人滿為患,為了避開高峰期,我們今年特地提前過來。”來祭拜父親的吳先生表示,他弟弟專門從福州請假回來,他也抽空前來,這樣可以避免清明節或者周末人車擁堵,又有足夠的時間從容祭拜。
“我們一家人平時多在外地,難得團聚。因為工作原因,姐姐即將返回上海,所以我們一大早就從市區趕來掃墓。”林女士說道。她和家人細心地清理著墓碑上的塵土,隨后用漆金筆專注地描摹著墓碑上的文字,仿佛透過這些文字與逝去的親人對話。“碑文經過歲月的洗禮,有些已經模糊不清,我想重新書寫,讓親人的名字重煥光彩。”林女士解釋道。
生態葬受認可
在草葬區,黃女士一家低頭默哀,以簡單而深情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邊上是一塊刻著姓名的小石碑和她們準備的簡單花圈。黃女士告訴記者:“妹妹生前交代要生態殯葬,家人遵循她的遺愿,把她的骨灰安葬在綠意盎然的草地中,回歸大自然。”
“我們園區的生態葬主要包括花葬、樹葬、草葬、骨灰墻。”宏福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道,生態葬是指對逝者骨灰進行降解或撒散的安葬方式,具有低碳環保、節約土地資源等優點,宏福園從2004年推行生態式葬法以來,生態式安葬呈歷年增長趨勢。“這說明生態葬越來越受到市民的認可。”該工作人員表示,草葬占地面積小,花葬可以和花草植物一起降解,生態葬不僅環保節地,而且價格相較于傳統墓穴更便宜。
提倡文明祭掃
記者了解到,清明節期間,市民可通過泉州宏福園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祭掃,時間從3月25日至4月14日,共21天。宏福園工作人員透露,3月25日和26日共接待了1048人次和655部車輛,他表示這兩天來祭掃的人相對少點,周末預約的人數會較多,而且人數還在繼續增多。為減少道路交通擁堵,建議市民合理避開高峰時段,選擇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等綠色出行方式。
同時,宏福園繼續倡導文明祭掃,加強防火安全。要求市民在祭掃時避免在山林燃放鞭炮、焚燒紙錢,以防范山火。“陵園入口處有工作人員對車輛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煙花爆竹將進行收繳,金紙也會暫時收集起來。”工作人員介紹,園區內還有專門人員巡邏,會及時制止不文明的祭掃行為。此外,為確保祭掃活動安全、有序進行,宏福園還在門口設置兩個免費停車場和免費接駁車;隨著氣溫的升高,他們也增設了便民點,為市民提供礦泉水、應急藥品等服務。
相關新聞
云祭掃 寄哀思
為倡導移風易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清明節寄托哀思的情感需求,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目標,泉州各地開通清明節網上祭掃平臺,倡導廣大市民文明祭掃。
在鯉城,市民可以微信搜索“鄰鯉民生微服務平臺”,點擊首頁中的“云祭掃”,通過線上方式追思先人。平臺提供寄語、獻花、點燭等網上祭奠服務。
豐澤的市民朋友,可以通過“i豐澤”小程序或“i豐澤”APP進入“追遠繼德網上祭掃”平臺進行祭掃。祭掃平臺可選擇對應的祭掃場所。目前提供泉州宏福園、豐澤區20家公益性骨灰寄存點以及一個公祭區,并有多種祭掃形式,點擊不同的祭掃形式系統會自動生成對應的祭掃場景。同時,通過平臺右上角的分享按鈕,即可分享到微信中,讓親朋好友共同參與祭掃。
晉江也開通了“云祭掃”服務。市民可關注“晉江民政”“晉江新聞網”等微信公眾號,點擊“清明祭掃”欄目,進入祭掃平臺。平臺提供多種祭掃場景,并有點燭、上香、獻花、供果、供桔、發粿六種祭掃形式。
泉州宏福園、皇跡山陵園以及各地陵園服務公司也提供“云祭掃”服務。市民朋友可以關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選擇“云祭掃”或線上服務等進入祭掃場景。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