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昨日下午,記者走訪市區各大鮮花市場發現,在文明祭掃觀念的推動下,鮮花逐漸取代傳統紙錢,成為市民祭掃的首選。不少店家忙著修剪枝葉、包裝花束,為清明期間的購花小高峰做好準備。
在天后宮附近的一家花店,記者看到滿滿的四五桶黃菊花、白菊花擺放在門口,店內也放置了不少祭祀花籃、花束,供市民挑選。記者發現,祭祀花束多以黃白菊花搭配,偶爾點綴勿忘我、康乃馨等,外包裝多采用黑白色調,花帶上印有“永遠懷念”等標語。店主黃女士向記者介紹,花束和花籃根據鮮花數量,價格為30元、60元、88元不等。“最近已經陸續有人來買花了,從這周到下周清明結束,鮮花的需求量會變得很大。”黃女士說,為迎接這段購花高峰期,她已提前一兩個月從云南等地預訂了鮮花。
“現在很多地方都實行禁火令,推行文明祭掃,鮮花代替‘煙火’逐漸成為市民祭掃的首選。”在南俊路的一家批發花店里,素凈的白菊、雅致的黃菊被擺放在店鋪中最顯眼的位置。店主謝先生告訴記者,自全市推廣綠色祭掃以來,清明期間花束的銷量明顯增多。目前,已有不少老客戶提前向他預訂花束、花籃和花圈,平均一天50筆訂單已是常態。“真正的購買高峰期是從周末開始,清明假期前后銷量最為火爆。”正在挑選花束的劉女士說:“清明祭掃是為了寄托對故人的哀思,用鮮花祭掃既賞心悅目,又環保,我們家已經連續好幾年用鮮花祭掃了。”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