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小點“唇齒相依”
“青衣從戎”“披肝瀝膽”“白沙練兵”……這些用以描述鄭成功精神、事跡的名詞,竟也是特色菜名。日前,為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南安市石井鎮聯合有關單位推出了“中國鄉宴·石井成功宴”,深挖石井成功文化與飲食文化的內在聯系,讓人們在游覽成功故里的同時,以美食為媒介,傳承弘揚“成功精神”。
翻開菜單,只見“中國鄉宴·石井成功宴”由餐前小點、飲用水和十道菜組成,每一道菜名都緊扣“成功文化”。
其中,餐前小點“唇齒相依”是“古早味”的石井糕仔,吃起來一口綿糯、唇齒留香,寓意兩岸一家親、唇齒相依;飲用礦泉水“1624”取名自鄭成功出生年份1624年,相傳“石井”地名來源于石井境內白鶴山下一口天然石井,泉水清澈甘甜,鄭成功曾在此操練士兵。
十道菜中,“披肝瀝膽”為石井特色燒肝和海蠣炸組合,用以歌頌鄭成功忠肝義膽、保家衛國的一生;“唐山過臺”是一道過魚湯,“唐山”是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對祖國的習慣稱呼,過魚在石井則指稱金門海域產的石斑魚,此菜名講述鄭成功收復臺灣、開發寶島的故事;“保境息民”是什錦沙茶煲,以“煲”取意保境息民,贊頌鄭成功推翻侵略者壓迫使臺灣百姓得以安寧……
“這些菜,都是石井食材,以道地烹飪方式制作。”石井鎮鎮長王勝藍介紹,長期以來,勤勞智慧的石井人不斷流傳和改良烹飪技藝、菜式,創造出了許多口感獨特又獨具特色的地方特色美食,“石井成功宴”表現了石井人民對家鄉的熱愛與對“成功精神”的具象化,不僅展示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艱辛過程與輝煌成就,更傳達了堅定信念、勇于擔當、為民造福的“成功精神”。
“我們與石井共同挖掘‘石井成功宴’這一金牌名片。”中國鄉宴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趙巧麗表示,通過傾情講述成功文化故事,將助力石井打造具有市場吸引力的文旅產品,創新成功故里的文旅宣傳推廣模式。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