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的陳安安與當年的孩子們一起過兒童節
當年幼兒園畢業合影,最后一排右起第五位為陳安安老師。
陳老師與其他同學視頻通話
“六一”是兒童的節日,一般是大人給小孩過。今年“六一”,泉州西街有一群“老小孩”反過來了,為他們的幼兒園老師過“六一”。這群“老小孩”都已年近六旬,兒童節當天,他們邀請了50年前他們的幼兒園老師,如今97歲的陳安安老師過了一個別樣的兒童節。
10年前偶遇幼兒園老師 幼兒園同學與老師再相聚
“六一”當天,屋外下著大雨,屋里六七個57歲左右的老同學簇擁著97歲高齡的老師,大家聊工作、聊家庭、聊孩子,氣氛親切而熱烈。
“我教他們時,他們都是六七歲的小娃娃,萬萬沒有想到幾十年后他們還能記得我,還常來看我,我真是太開心了,哪個幼兒園老師有這樣的福氣。”今年97歲的陳安安老師一頭銀發,聚會當天一刻不得閑,孩子們輪流與她聊個不停。據了解,陳安安老師從事幼教工作近30年,1957年,她與5位夜校掃盲班的老師創辦了泉州市區第一所民辦幼兒園——峰榕幼兒園。這幾位老小孩是1974年畢業的,當時幼兒園已改名為朝陽幼兒園(現在的鯉中中心幼兒園)。
“2015年,距離我們畢業已經41年了,一次偶然的機會碰到陳老師,從那時起就和陳老師有了聯系,之后我們就開始找當年幼兒園的小伙伴。”聚會組織者之一黃曉新介紹,雖然那時幼兒園的同學都是鄰居,但是后來大家上中學、工作,很多人都搬走了也失去了聯系。“多虧了洪志強同學,他走街串巷,到處打聽同學們的情況。”黃曉新說,經歷數月找回了不少同學,從那年開始,他們每年(除疫情三年外)都會邀請陳老師參加他們的聚會,每年都會有十幾名同學參加,今年時間倉促,很多同學都在外地,無法及時趕回。
97歲老師直呼“太福氣” 坦言“來一次少一次”
盡管幼兒園時期的記憶大多已被時間沖淡,但面對當年的老師,這群老小孩仍有說不清緣由的親切感,他們說這是刻在童年記憶里的印象。
“幼兒園是在我家古大厝里臨時辦起來的,我們上學那會兒只有三個老師,老師要自己打掃衛生,管全園的孩子,一個年級有二十多個孩子,吃喝拉撒老師全要管。”在洪先生的印象里,那時候老師很辛苦,管理也很嚴。
“那時候的幼兒園課程沒有現在豐富,但是我記得很清楚,我愛畫畫的興趣就是在幼兒園里培養起來的,后來小學、初中班級的黑板報都是我出的。”黃曉新認為,那會兒家長都不管學習,是幼兒園的老師給了他很好的啟蒙。
“細節記不清了,就是一種感覺,好像是刻在童年記憶里的感覺,覺得我們的老師很好,他們會牽你的手,每天放學了拉著兩個隊伍,逐個把我們送回家。”57歲的曾先生說幼兒園里的細節已然全忘了,但模糊記得,當時的幼兒園條件十分簡陋,老師把自己家的東西拿到幼兒園供小朋友使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他們都很乖,不會為難老師”,聚會上,97歲的陳安安老師一直沒閑著,看得出來很高興。因為年事已高,這些年老師有點耳背,心臟也不好,當天下著大雨,孩子建議她今年的聚會暫不參加了,但她執意要來,兒子兒媳只好陪著她一起來。
“我們當時三個老師,現在只剩下我了,我太有福氣了,當年哪里能想到50年后還能和這些孩子們一起過兒童節。”說起過兒童節,97歲的陳老師仰起頭笑得像個孩子。她說:“年事已高才要來,來一次少一次了。”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