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世界遺產保護與社區參與”主題沙龍在石獅舉行
每年7月25日是“泉州世界遺產日”。今年7月27日,作為“2024年泉州世界遺產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世界遺產保護與社區參與”主題沙龍在石獅舉行。
近年來,在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的發展過程中,社區的作用不斷受到關注,社區對遺產保護的關注和參與是促進遺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此次沙龍以“保護傳承、共建共享,探尋泉州世界遺產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和社區實踐”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包括主旨演講、專家對話和社區代表發言等三個環節,探尋社區參與如何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發揮作用,旨在進一步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交流。
沙龍現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郭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建筑與古跡保護中心原主任張之平,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傅晶,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文博研究館員栗建安,以及華僑大學教授、省住建廳專家庫主任委員王唯山等5位專家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帶來有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社區參與的新思路、新觀點;泉州天后宮文保所負責人劉育民、鯉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林菲、石獅市石湖碼頭世界遺產管理站負責人郭增沛、安溪青陽下草埔余莊林等4位世遺保護社區參與者,從切身體會和感受做了精彩發言,用理論和實踐的碰撞,為泉州世遺保護利用帶來新的啟發。
郭旃表示,泉州申遺成功本身就是在保護與社區參與中獲得的,申遺成功之后,依然要在社區參與的傳承、保護和文化弘揚中前行。傅晶認為,從可持續發展視角出發,世界遺產地社區發展要關注環境的整體性、經濟的包容性、社會的協同式。王唯山說,共享實現遺產和社區的互相包容,推動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栗建安認為,世界遺產所處的地理環境各有不同,與社區的關系、社區的參與,需要考慮到它的個性。張之平稱,遺產職業的工作者,要努力保護遺產的真實性,盡可能保存、保留原物和原件,永遠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社區參與,有助于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提高當地經濟社會效益,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泉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泉州將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繼續探索社區參與,發揮“社區參與”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