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傳承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熠熠生輝的作品,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深遠的意義。近日,一則喜訊傳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德強雕刻創作的壽山石印章《賡續文脈》,被中國版本圖書館典藏,并莊重地放置于中國版本圖書館廣場,成為廣場上極具標志性的文化符號。
吳德強大師與作品合影
《賡續文脈》堪稱壽山石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跡。它長2.46米、寬1.6米、高1.6米,是目前單塊體量最大的壽山石印章作品。這一震撼之作的誕生,背后是多方的心血與努力。項目由中宣部主導,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西泠印社精心設計文字,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石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福建豐盈雕刻集團藝術總監吳德強,憑借其精湛技藝,擔起了雕刻制作的重任。
中國版本圖書館廣場上的印章石《賡續文脈》
壽山石,產自福建壽山村,本身就蘊含著“福壽田豐”“長壽如山”“永不言敗”“堅守初心”等美好寓意。選用這樣的石材雕刻“賡續文脈”印章,將傳承、延續文化的深刻內涵與壽山石的美好寓意相融,別具匠心。印章上的“賡續文脈”四字,以小篆陽文呈現,在壽山石獨特紋路和溫潤質感的襯托下,盡顯對我國文化的美好祈愿。
印章石《賡續文脈》樣稿
創作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1年,福建豐盈雕刻集團得知該項目后,主創團隊便踏上了艱難的尋石之旅,耗費半年多時間,才覓得合適的壽山石荒料。這塊荒料重達48噸,堪稱單體最大的壽山石,運輸和加工難度超乎想象。因規格超大,無法用常規圓盤鋸切割,工人只能先利用戶外移動線鋸切除表層材料,再上機臺借助圓盤鋸、紅外線等設備精準切割,只為最大程度保留材料和所需規格。
印章石加工中
2022年,雕刻工作正式開啟。吳德強介紹,雕刻前需充分了解印章材料,吃透篆刻書法原型,再結合雕刻技法,才能完美呈現。他們將印章鐫刻深度定為2.2cm,采用朱文形式陽刻突出文字。車間里,粉塵飛揚、鉆聲刺耳,吳德強和他的團隊卻沉浸其中,以對石雕藝術的熱愛,一錘一鑿,賦予石頭全新生命,讓惠安石雕的魅力得以彰顯。
安裝現場
吳德強表示,參與這個項目是一種無上的榮譽與自豪,這種情感化作創作激情,讓團隊無懼困難,預設諸多解決方案,最終圓滿完成任務?!顿s續文脈》壽山石印章,不僅是吳德強團隊的藝術杰作,更是國內文化宣傳的生動載體。它矗立在中國版本圖書館廣場,吸引著往來人群的目光,讓更多人了解到壽山石文化、惠安石雕技藝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在當下,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時代的重要命題。從《賡續文脈》印章中,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看到了藝術家對傳統技藝的堅守與傳承。這一作品的成功,為國內文化宣傳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可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像壽山石、惠安石雕這樣的瑰寶,將其融入文化創作中,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與文化內涵的作品。通過舉辦展覽、文化交流活動等形式,讓這些作品走出本地,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讓更多人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讓中華文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來 源:惠安速報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