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六
創新文化市場技術監管模式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司長李雄:要創新文化市場監管模式,就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逐步建成覆蓋全國、上下聯動、統一高效的文化市場技術監管平臺,基本實現對主要門類文化市場的動態監管。
主要內容包括:1、建成文化市場基礎數據庫。構建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文化產品等基礎數據庫,為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建成文化市場動態監管系統。在網吧監管平臺的基礎上,以網吧市場內容監管、未成年人監管、網癮提示,歌舞娛樂市場曲庫監管,游藝娛樂市場機型機種監管,演出市場內容監管、票務信息管理等為重點,實現文化市場監管的智能化、信息化、規范化,建成統一高效的文化市場動態監管體系。3、建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系統。利用3G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開展日常執法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關注七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侯湘華:“十二五”時期,對外文化工作將在外交舞臺、機制建設、陣地布局、品牌影響、貿易競爭、對外傳播等領域,發揮更多的建設性作用,這也是新時期對外文化工作的主要亮點與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化在對外交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其中,國家援外工作中文化領域所占比重將有所增長,以亞非拉地區傳統友華國家為主的文化受援國預計達到20個以上。二是對外文化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基本建立。對外文化服務保障配套機制逐步建立并進一步完善,對外文化交流大格局將以機制為基軸得到逐步構建。三是對外文化交流陣地規模進一步擴大。駐外文化機構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形成較完善的全球布局,總數將達到20至25所。四是“歡樂春節”等活動的品牌效應與價值傳播深入人心。重點品牌項目將達到30個。五是文化貿易逆差過大的局面基本扭轉。通過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文化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文化公司和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六是不斷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隨著科技與文化的進一步融合,新時期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種類將會更豐富,手段更多樣,效果更突出。七是港澳臺地區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日益加深。兩岸四地文化藝術和產業合作深入發展,港澳與內地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相互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文化基礎更加堅固,文化融合進一步加深。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