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王輝榮著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老茶園。可是,這在村里畢竟是件新鮮事,雖然王輝榮跟社員們做了許多動員工作,還是遲遲不見大家動手,社員們積極性不高成為首個要面對的問題。
社員們的擔心有一定道理。改造老茶園與其他許多農村工作一樣,關鍵是典型示范。沒有做出一點成績來,很難帶動社員們參與進來。于是,王輝榮以自家的20多畝老茶園做試點,率先進行改造。“沒改造之前,老茶園的茶一斤賣一二十元。改造之后,去年的鐵觀音秋茶,毛茶最高賣到1000多元一斤,平均也有200元一斤。效益十分明顯。”
改造老茶園的試點很成功,極大提高了社員茶農們的改造信心。但是,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茶農們沒有能力支付改造投入的經費,改造初期兩年的收入也會受影響,改造后的新茶園的管理費用投入也較高。
見此情景,王輝榮想起當年自己作為茶農的不容易,便義無反顧地先給茶農們墊上前期改造的費用,發揮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優勢,通過“五改”(改種、改土、改肥、改園、改藥)的措施,兩年后收回成本,三年見大成效,長期的收益是至少三十年內,茶園不用再改造。之后,西坪鎮將這一模式在全鎮范圍內推廣。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