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光明日報:讓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3-04-19

 

華 羽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價值取向,“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特質,“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生態倫理……發掘它們蘊涵的現代性力量,可以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核,就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古老的中華文明曾經為世界作出了獨特貢獻,今天,中國傳統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價值取向。儒家思想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家國一體、修齊治平的理念,孕育了中國人舍生取義、熱愛祖國的價值追求。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正是這種價值追求,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報效國家。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沒有無數國民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顯然是不易達成的。這正是我們倡揚傳統愛國主義情懷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特質。《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優秀的文化基因今天得以繼承并被不斷強調。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故事,張揚的正是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堅韌和不屈的精神風貌,在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無疑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它會給我們力量和勇氣。

  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生態倫理,也就是天人合一、“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這與當下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生態環境惡化,環境問題阻礙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公眾健康并成為制約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背景下,這樣的生態倫理思想讓我們更加重視環境,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也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

  個人的道德修養在我們逐夢的過程中作用巨大,培養國民健全的人格特質,提升個人修養和品質,具有相當正面的現實意義。在中國文化的早期階段,就產生了通過個人修養以求得和諧的人倫秩序和宇宙秩序的思想,而對個人修養的強調,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占據著主流位置。孟子所說的“養浩然之氣”,正是這樣的修養方式。這樣的人生修養途徑,注重個人道德的養成,對于當下出現的一些價值觀混亂現象有相當好的校正作用。

  在實現中國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強國夢的過程中,我們要正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發掘它們蘊涵的現代性力量,以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艾瑪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卡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 | 亚洲激情视频欧美专区 | 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