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很振奮,僅五千字的三中全會公報中,直接論述文化事業及產業的就有數百字之多,足以看出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時代出版董事長王亞非昨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文化產業類上市公司高管及投資人士均稱,對公報中“文化生產經營體制”、“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提法感到眼前一亮,并在兩個方向上頗為期待:一是體制內文化企業轉企改制提速帶來的投資機會;二是民營文化企業在更加公平的市場機會中的發展機遇。
新提法屢屢出現
公報中有兩段文字圍繞“文化”二字展開。一是在上半部分將文化建設與市場體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設、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并列,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體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部分對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進行專段論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我們可以看到一組全新的對應的提法,分別是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體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這是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二元屬性在重要文件中進行明確區分和定義。對文化生產經營體制、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提法,反映了執政黨對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市場地位的更加清晰的確認。”國內某著名文化產業基金負責人說。
“在生產經營體制、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背后,是產權關系的確立、對市場規律的認可、對產業鏈的認同,這比以往以輿論監督為導向的一元化管理方式又前進了一大步。”時代出版董事長王亞非也表示,文化體制改革自2005至2006年的國有轉企改制到如今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對機制的打造、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已經成為改革重點。
而光線傳媒董事長、總裁王長田則表示,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已經確立,在明確了三中全會的政策導向之后,期待的是更加細致的配套措施。“對文化產業影響最直接的無疑是政府的態度——管什么,用什么方法管,我們感到是在逐步地放開,當然,也期待有更加適合文化企業發展的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
投資機會頻現
“從資本的角度,我們這兩年明顯感覺體制內文化企業可投的、值得投的不少,而且有很多是成長、退出都非常明晰的投資機會。這和公報中體現出的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精神是一致的。”上述文化產業基金負責人表示。他稱,十七大以來,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提高,而今后文化產業有望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體制內企業的改制和證券化、資本化進一步加速,其中會產生大量的整合并購機遇,日前上海報業集團的大整合就是其中的一個前奏;二是大文化企業的長線發展機遇,比如與文化企業相關的教育、體育、旅游等。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