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題-文化產業大討論 > 內容

安溪:立足茶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多點開花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4-03-25

   

  立足茶鄉特色,繁榮文化事業

  中共安溪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我縣以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線引領文化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立足茶鄉特色,抓創作,出精品,促繁榮,全縣文化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取得可喜的成績。

  一、特色茶文化進一步弘揚

  策劃《飄香》系列茶文化精品創作。邀請著名詞作家王久平作詞,著名音樂人常石磊作曲,創作茶文化歌曲《飄香》,并邀請著名青年歌唱家譚晶擔任主唱。2012年,《飄香》入選為福建省向十八大獻禮的18首優秀歌曲之一。2013年6月,邀請明星拍攝《飄香》MV和同名微電影。2014年春節期間,該MV作品在央視多個頻道的重要時段滾動播出。精心舉辦“安溪鐵觀音·美麗中國行”茶文化推廣活動。策劃開展安溪鐵觀音品牌推廣活動,用3—5年時間,有針對性地深入全國中小城市,全面開展新一輪有聲勢、有影響的系列茶文化宣傳活動。活動先后在武漢、北京、遼寧阜新等地舉辦,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打造“清溪雅集”茶文化活動品牌。 通過舉辦雅集形式的茶文化活動,不斷拓展茶的形式與內涵。活動召集安溪優秀的文化工作者、藝術家、工藝大師、創意人士等精英群體參與,在以茶為緣的活動中,傳遞文化訊息,分享創新理念,推動多元融合,推廣“安溪鐵觀音·美雅慢生活”的概念,引領時代茶文化生活。首期雅集“新聞茶會”在茶文化工作者中發起,以“回歸傳統茶道”為主旨;第二期“九峰茶會”在九峰巖寺舉辦,聚焦禪茶文化,發起“茶與生活禪”的探討,受到省、市媒體的廣泛關注。

  二、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以重大節慶日、主題活動日、傳統節日、協會成立紀念日等活動為契機,開展多樣的文藝活動,推動安溪文化產品創作,活躍茶鄉人民文化生活。2013年,先后舉辦深入開展“茶都之夜”文體活動,“茶杯里的中國夢”——安溪鐵觀音2013主題詩會, 舉辦“綻放的茶鄉”、“美麗安溪我的家” 、“美麗鄉村•錦繡茶鄉”等主題美術、繪畫、書法作品展,舉辦夏季音樂舞蹈節等一系列文藝活動。

  三、文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設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財政加大對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啟動資金的投入,設立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茶鄉文化生活,扶持優秀文藝作品創作;設立安溪縣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并視財政增收情況和產業發展需求逐年適當增加。實施新的文化小康“5551”工程。縣財政投入500萬元,建設5個鄉鎮文化廣場,打造5公里的文化長廊,創作5部精品文化和建設10個村級廣場。設立文藝獎項和文藝專著獎勵資金。出臺《安溪縣文藝專著出版獎勵資金實施細則》,對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個人專著,給予3000—5000元的獎勵;2013年,設立“鐵觀音文藝獎”,制定《安溪縣鐵觀音文藝獎評選獎勵辦法》,并組織實施第一屆鐵觀音文藝獎的評獎。啟動《鐵觀音文叢》個人文藝專著出版推介工程。每年重點選擇一個文藝門類,集中推出該門類5-6個成熟文藝家的個人文藝專著。對納入文叢出版計劃的個人文藝專著給予每部作品2萬元以內的出版資金補助。實施文藝家培養工程。縣文聯每年選派文藝創作成果豐碩、潛力突出的1—2名青年文藝家到專業藝術學校或專業培訓機構進修學習,促進我縣文藝創作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整體創作水平的提高。

  四、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拓展

  抓好對外文藝交流活動,在宣傳安溪文化的同時,不斷拓展安溪文化的發展空間。舉辦文藝采風交流活動。2013年,先后舉辦“茶杯里的中國夢”——主題詩會暨作家詩人茶文化采風、福建省書法建設工作現場會暨福建省書法家走進安溪、“畫家走基層 丹青繪安溪”等系列采風活動。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近年來,縣高甲戲劇團多次應邀赴臺灣進行戲曲文化交流。縣茶文化藝術團先后應邀赴日本、韓國、法國、科威特、比利時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進行茶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安溪文化影響力。

  五、文化對外影響力顯著增強

  我縣與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的紀錄片《安溪清水巖》,在2013年第九屆中美電影節上,獲得“最佳中國紀錄片金天使獎”;中央電視臺“春節農民聯合晚會”,把安溪作為活動的一個分會場,有效提升安溪知名度;組織參評中央電視臺美麗新農村文化節活動,安溪獲得“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榮譽。

        安溪縣文化產業發展多點開花

  近年來,安溪縣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立足本地獨特茶文化、歷史人文、朝圣文化、工藝美術等文化優勢,在全縣上下掀起一陣文化產業和文旅經濟建設熱潮。在做細、做好全縣文化產業規劃的同時,通過扎實的推進,使眾多產業項目在城區及各鄉鎮落地生根,多點開花。文化產業特色鮮明,項目遍布全縣,成效顯著。

  城區及周邊:樹立文化園區新地標

  茶產業和藤鐵工藝產業是安溪兩大民生產業。近年來,安溪在這兩大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之上,著力推動轉型,打造茶文化產業園和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園兩大文化產業園區。

  在城西區域,發揮安溪藤鐵工藝美術產業優勢,在整合原有藤鐵工藝園區的基礎上,高起點規劃建設安溪縣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園。項目總投資60億元,分3期進行,目前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產,有107家家居工藝企業入駐。三期在建,預計2020年可全面建成。項目建成后,預計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5億元以上。2013年,園區被認定為泉州重點文化產業園區。

  在城東區域,以城區工業園區為依托,以茶文化產業為主題,進行茶文化產業資源開發,聚集相關茶產業鏈,打造成茶產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的現代茶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包括海峽茶博園、中國茶博匯、中國茶都國際茶文化創意產業園、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品牌茶企總部經濟區、茶文化城市廣場等,項目規模可達120億。

  南翼新城:開拓數字媒體新領域

  在茶文化、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項目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同時,安溪積極引進新興文化產業項目,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熱點。

  在龍門鎮(屬南翼新城),引進了惠普聚賢國際數字媒體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坐落于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總投資78億元,一期占地約700畝。基地依托產業園數據中心向全球提供5000以上刀片服務器運算量的數字媒體云服務,通過建設“三中心”(集群渲染中心,動作捕捉中心與音樂音效中心),輔助配套建設“三平臺、一展館”(云端協同工作平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人才教育實訓平臺及微縮型展示體驗館),形成集藝術設計、技術渲染、互動體驗、發行展示、公共服務等功能為一身的數字媒體制作全產業鏈。建成后將吸引影視、動漫、游戲、建筑設計、廣告、衍生品等相關上下游企業入駐,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最專業、規模最大的數字媒體制作基地。

  產業基地于2013年5月29日正式啟動建設,2013年已投資1.3億元人民幣,建成微縮體驗館,目前正在進行業務初期的市場活動。今年,基地將借“東亞文化之都”契機,加強學習和借鑒韓國光州在數字媒體產業運作上的成功經驗,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泉州文化產業孵化器。

  旅游名鎮:塑造文旅融合新典型

  在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方面,安溪加快茶文化、宗教文化(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圣王公、城隍)、名人文化(李光地、莫耶、陳萬策、林嗣環)等特色資源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引入了安溪•世界閩南文化旅游城、海峽茶博園、媽祖文化經貿園等一批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綜合型旅游項目,著力發展朝圣文化為主導,休閑養生、觀光體驗、對臺交流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平臺。

  其中,位于朝圣圣地——蓬萊鎮清水巖的“安溪•世界閩南文化旅游城”被列為泉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重點項目之一,成為文化旅游新亮點。該項目將茶文化與清水祖師文化相結合,打造以閩南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于2013年6月13日簽約,總占地2000畝,計劃投資16億元人民幣,主要規劃建設世界閩南風情文化旅游街區、主題酒店、企業會所、影視文化旅游娛樂基地、閩南歷史名人紀念館區等九大功能區。

  在湖頭鎮,圍繞古鎮歷史文化底蘊和李光地名人效應而建設的李光地文化園,是安溪歷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另一典型,被列入泉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重點項目。該文化園占地32畝,以李光地相關歷史遺跡為主體,同時鏈接泰山巖、中華美食文化博覽園、李氏家廟、宗成土樓、關帝廟等周邊景點,打造成融合名人效應、儒家文化、建筑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自然生態為一體,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氛圍的主題公園。園區預計于2014年底竣工并全面開放。

  主要產茶鄉鎮:打造茶文化旅游新概念

  除了傳統的大型項目帶動,處于山區的主要產茶鄉鎮,還因地制宜,創新推出了茶文化旅游新概念——鐵觀音茶葉莊園。在龍涓、感德、祥華、西坪等主要產茶鄉鎮,借鑒法國葡萄酒莊園模式,結合云中山自然生態保護區、紫云山風景區等生態風景區的開發,建設一批集文化傳播、旅游觀光、非遺技藝體驗、形象展示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高端鐵觀音茶葉莊園。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茶莊園近20家,總投資30多億元。集生態旅游和茶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生態茶莊園,成為一道具有鮮明安溪特色的風景線,其全新概念吸引了大批游客。

安溪縣文化產業發展多點開花

  中共安溪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安溪縣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立足本地獨特茶文化、歷史人文、朝圣文化、工藝美術等文化優勢,在全縣上下掀起一陣文化產業和文旅經濟建設熱潮。在做細、做好全縣文化產業規劃的同時,通過扎實的推進,使眾多產業項目在城區及各鄉鎮落地生根,多點開花。文化產業特色鮮明,項目遍布全縣,成效顯著。

  城區及周邊:樹立文化園區新地標

  茶產業和藤鐵工藝產業是安溪兩大民生產業。近年來,安溪在這兩大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之上,著力推動轉型,打造茶文化產業園和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園兩大文化產業園區。

  在城西區域,發揮安溪藤鐵工藝美術產業優勢,在整合原有藤鐵工藝園區的基礎上,高起點規劃建設安溪縣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園。項目總投資60億元,分3期進行,目前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產,有107家家居工藝企業入駐。三期在建,預計2020年可全面建成。項目建成后,預計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5億元以上。2013年,園區被認定為泉州重點文化產業園區。

  在城東區域,以城區工業園區為依托,以茶文化產業為主題,進行茶文化產業資源開發,聚集相關茶產業鏈,打造成茶產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的現代茶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包括海峽茶博園、中國茶博匯、中國茶都國際茶文化創意產業園、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品牌茶企總部經濟區、茶文化城市廣場等,項目規模可達120億。

  南翼新城:開拓數字媒體新領域

  在茶文化、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項目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同時,安溪積極引進新興文化產業項目,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熱點。

  在龍門鎮(屬南翼新城),引進了惠普聚賢國際數字媒體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坐落于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總投資78億元,一期占地約700畝。基地依托產業園數據中心向全球提供5000以上刀片服務器運算量的數字媒體云服務,通過建設“三中心”(集群渲染中心,動作捕捉中心與音樂音效中心),輔助配套建設“三平臺、一展館”(云端協同工作平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人才教育實訓平臺及微縮型展示體驗館),形成集藝術設計、技術渲染、互動體驗、發行展示、公共服務等功能為一身的數字媒體制作全產業鏈。建成后將吸引影視、動漫、游戲、建筑設計、廣告、衍生品等相關上下游企業入駐,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最專業、規模最大的數字媒體制作基地。

  產業基地于2013年5月29日正式啟動建設,2013年已投資1.3億元人民幣,建成微縮體驗館,目前正在進行業務初期的市場活動。今年,基地將借“東亞文化之都”契機,加強學習和借鑒韓國光州在數字媒體產業運作上的成功經驗,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泉州文化產業孵化器。

  旅游名鎮:塑造文旅融合新典型

  在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方面,安溪加快茶文化、宗教文化(清水祖師、保生大帝、圣王公、城隍)、名人文化(李光地、莫耶、陳萬策、林嗣環)等特色資源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引入了安溪•世界閩南文化旅游城、海峽茶博園、媽祖文化經貿園等一批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綜合型旅游項目,著力發展朝圣文化為主導,休閑養生、觀光體驗、對臺交流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平臺。

  其中,位于朝圣圣地——蓬萊鎮清水巖的“安溪•世界閩南文化旅游城”被列為泉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重點項目之一,成為文化旅游新亮點。該項目將茶文化與清水祖師文化相結合,打造以閩南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于2013年6月13日簽約,總占地2000畝,計劃投資16億元人民幣,主要規劃建設世界閩南風情文化旅游街區、主題酒店、企業會所、影視文化旅游娛樂基地、閩南歷史名人紀念館區等九大功能區。

  在湖頭鎮,圍繞古鎮歷史文化底蘊和李光地名人效應而建設的李光地文化園,是安溪歷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另一典型,被列入泉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重點項目。該文化園占地32畝,以李光地相關歷史遺跡為主體,同時鏈接泰山巖、中華美食文化博覽園、李氏家廟、宗成土樓、關帝廟等周邊景點,打造成融合名人效應、儒家文化、建筑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自然生態為一體,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氛圍的主題公園。園區預計于2014年底竣工并全面開放。

  主要產茶鄉鎮:打造茶文化旅游新概念

  除了傳統的大型項目帶動,處于山區的主要產茶鄉鎮,還因地制宜,創新推出了茶文化旅游新概念——鐵觀音茶葉莊園。在龍涓、感德、祥華、西坪等主要產茶鄉鎮,借鑒法國葡萄酒莊園模式,結合云中山自然生態保護區、紫云山風景區等生態風景區的開發,建設一批集文化傳播、旅游觀光、非遺技藝體驗、形象展示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高端鐵觀音茶葉莊園。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茶莊園近20家,總投資30多億元。集生態旅游和茶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生態茶莊園,成為一道具有鮮明安溪特色的風景線,其全新概念吸引了大批游客。

   安溪縣文聯文化工作亮點和特色工作

       近年,安溪縣文聯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特別以泉州“東亞文化之都”建設為契機,發揮文聯職能,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打造工作亮點,推動安溪文藝事業邁上新臺階。

  1、實施《鐵觀音文叢》個人文藝專著出版推介工程

  2013年,安溪縣文聯啟動《鐵觀音文叢》個人文藝專著出版推介工程。該工程每年重點選擇一個文藝門類,集中推出該門類5-6個成熟文藝家的個人文藝專著,做成系列。逐年推出文學、書法、攝影、美術等門類。縣文聯負責文叢主編,聯系出版社等事宜。在文叢申報、遴選、出版過程中,縣文聯在有關媒體及時發布征集信息,公示入選名單。文叢出版后,召開新書發布會或座談會等,進一步擴大文叢的影響。每年納入文叢出版計劃的個人文藝專著,縣文聯給予每部作品2萬元以內的出版資金補助,資金由縣文聯直接支付給出版社,超過2萬元以上部分由作者自行支付。

  2、實施安溪縣文藝家培養工程

  為推動我縣文藝繁榮,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縣文聯實施文藝家培養工程。每年選派文藝創作成果豐碩、潛力突出的1—2名青年文藝家到專業藝術學校或專業培訓機構進修學習等,全面提升專業創作水平,促進我縣文藝創作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整體創作水平的提高。2014年,擬首期選派青年美術家朱貴良同志到湖北美術學院進行為期3個月的水彩畫學習進修。

  3、實施文藝精品獎勵工程

  一是設立鐵觀音文藝獎。鐵觀音文藝獎是安溪縣人民政府設立的全縣最高級別綜合性文藝大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按文學(含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廣電綜藝(含廣播劇、電影、電視劇、動畫片、藝術片、文藝節目)等7項,分別設獎。每項原則上均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一等獎獎金3000元,二等獎獎金2000元,三等獎獎金1000元。2013年,縣文聯組織實施第一屆鐵觀音文藝獎的評獎。二是出臺《安溪縣文藝專著出版獎勵資金實施細則》,對于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個人文藝專著,給予3000—5000元的獎勵。自2005年施行以來,已經獎勵補助個人文藝專著近30部,有力地推動我縣文藝事業的發展。2013年獎勵6部文藝專著,獎勵資金計20500元。

  4、組織高規格的茶文化主題活動

  通過舉辦高規格的文藝大賽、主題詩會、采風等活動,扶持文藝新人,挖掘整理本土資源,創作文藝精品,宣傳茶鄉安溪。近年來,先后舉行“尋韻·中國茶都”全國征文、“感德情·茶鄉美”全國有獎征文、舉辦“茶杯里的中國夢”——主題詩會暨作家詩人茶文化采風、舉辦福建省書法建設工作現場會暨福建省書法家走進安溪采風、舉辦 “畫家走基層 丹青繪安溪”采風活動等,擴大安溪的影響。先后邀請中國著名作家何鎮邦、陳歆耕、劉書棋、葉開、楊少衡、黃文山,著名書法家柯云瀚、方松峰、李木教、陳遠、陳秀卿,著名畫家郭寧、王輝等走進安溪,通過采風活動的交流與學習,提升本土文藝家的創作水平。2014年將舉行“魅力文都·飄香安溪”全國美術大賽及同題美術家采風、“茶鄉情·中國夢”中國著名作家茶鄉采風等活動。

  5、打造各種文藝交流平臺

  一是編輯出版《安溪縣文化叢書》上下部,共10卷。2013年啟動《安溪縣文化叢書續編》出版工作,利用3—5年時間,完成美術、書法、攝影藝術分卷的出版。二是創辦大型文學期刊《鐵觀音》,開辟小說林、散文苑、新銳坊、詩歌潮、鄉土風、校園情、藝術廊等欄目,扶持本土文藝新人。三是組織做好《安溪書法》《海峽聯鴻》《安溪攝影》等的編輯出版。

  6、實施文藝惠民工程

  2013年,“清水祖師民俗活動文藝示范基地”被省委宣傳部授予“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通過基地建設,開展文藝活動,提升廣大文藝家的創作水平;2014年,縣文聯專門征訂《文學報》20份、《泉州文學》30份,贈送給縣內部分文藝家,送文化到基層;《鐵觀音》創刊以來,定期向各鄉鎮、縣直各單位,各學校、醫院、企業,各省市安溪經濟促進會,省市有關部門,縣領導,安溪部分鄉賢,文聯全體委員等贈送;文聯還組織下屬相關協會開展文藝志愿者服務,定期舉辦攝影、楹聯講座,開展寫春聯,送春聯,電影下鄉活動,服務基層百姓。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阮李理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熟女精品不卡一区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