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經過1個多月的試運營,昨日下午,在市區源和1916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門里博物館泉州館正式開館。這是我市第二家民辦博物館,也是全市第15家博物館,將進一步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本報記者 孫燦芬 陳云青 文/圖
千件精品涵蓋六大類
弘一法師作品不可不看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博物館科了解到,繼2012年獲批成立的德化金煌陶瓷博物館之后,門里博物館是我市目前為止第二家獲得文物部門正式批準后成立的民辦博物館。“申報民辦博物館有場所、資金、文博資質工作人員等一定門檻,獲批后文物部門還將組織專家對藏品進行鑒定。”博物館科負責人介紹說,也因為這些條件的設定,雖然泉州民間不同規模、年限的私人博物館較多,但真正獲批的數量卻很少。
盡管成立時間晚了一些,門里博物館2100平方米的展廳面積,比金煌陶瓷博物館多了900平方米。不僅如此,相對于金煌集中展示陶瓷藝術品,門里在展品種類上也更豐富,涵蓋了漢藏文化、古代字畫、青銅器、陶器、明清家具、石雕石刻和綜合等六類,目前在館陳列的展品數量超過1000件。“這只是泉州館的量。整個門里博物館館藏共有2萬余件,今后也將在泉州館輪換展出。”門里博物館泉州館副館長曾少池表示。
俗話說,文化無高低貴賤。但因時因地,總免不了有最值得向泉州市民推薦的藏品。曾少池說,館藏的陶瓷展品中,有一些明代陶瓷大師何朝宗、何朝水兄弟的觀音白瓷作品,其中尤其是何朝宗瓷雕珍品渡海觀音,無論是器形大小及工藝,都優于其人存世其他同類藏品。另外,門里博物館中也有不少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相信會引起很多弘一迷的興趣。
藝術與市場相結合
民辦博物館帶來行業新風
記者發現,門里將藝術與市場相結合的嘗試,同樣在博物館運作乃至文化事業發展方式上帶來了創新之風。
昨天同時進行的還有“門里藝術云商”電子商務平臺啟動儀式。門里集團品牌部總監王茂波表示,電商浪潮不可阻擋。通過網上云商平臺,一則,博物館展品和藝術品的展示陳列突破了展廳面積的限制,不僅可做到海量,而且展示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二來,將突破地域限制,并開拓延伸藝術品收集和交易等前后環節,構建線上線下的最佳互動模式,同時以藝術品拍賣銷售實現利潤,進而為公益免費的博物館運營提供一定經濟支撐。
而在距館不到200米處,門里博物館衍生品銷售處也悄然開業,揭開了泉州博物館拓展藝術衍生品的序幕。統計顯示,大英博物館每年的藝術衍生品營收超過2億美元,而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相關營收數字則為2億元人民幣。一位在場參觀的業界人士表示,泉州博物館眾多,歷史人文深厚,但在市場方面的實踐卻十分欠缺,希望借民辦博物館興起的新風,帶動公辦博物館有所動作。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