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8日訊(本網記者 陳薪宇)8日下午,首屆東南網主辦的首屆全國網絡媒體視頻主持人“清新福建”生態行公益活動采訪團一行走進泉州市鯉城區“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了解這一老城區的發展轉變之路,感受“東亞文化之都”的“清新人文”。
破舊廠房變文創園區 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紅磚碧瓦、綠樹掩映,閩南特色園區內,別具特色的藝術家工作室、豐富多彩的公益展覽,讓采訪團記者近距離感受到了泉州在歷史傳承中煥發的創意新活力。誰能想到這一園區前身是破舊的工廠。
據介紹,“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位于泉州市鯉城區新門街350號,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創意產業園,榮獲“福建省創意產業重點園區”和“福建省文化廳文化示范園區(基地)”的稱號。因前身是創建于1916年享譽海內外的百年老字號源和堂蜜餞廠,基于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紀念而命其名。
曾經,源和堂蜜餞代表了泉州味道。隨著時代的變遷,源和堂廠區漸漸沒落廢棄,破舊不堪的廠房儼然成為泉州版圖上的一塊“舊工業傷疤”。
2009年,鯉城區政府決定將源和堂舊廠房改建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園區總投資1.5億元,規劃占地總面積188畝,建筑面積108518平方米,包括中僑集團屬下源和堂蜜餞廠、面粉廠、油廠、麻紡廠、電視機廠等五個老廠房。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運營總監傅毓琦介紹說,園區充分利用了現有廠房的規模、分布,按照“保留、改造、新建”的原則進行規劃,隨著創意園的動工建設、招商引資,昔日破舊的廠房正逐步向集文化、創意、飲食為一體的特色園區發展,華麗轉身為泉州的“城市名片”。
目前,已有70多家文化創意企業和3家專家級工作室入駐園區,涵蓋動漫設計、建筑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廣告設計、園林景觀設計、藝術創作、家具設計、體育休閑會所、佛教文化等多個文化領域。園內的門里博物館、各類文化藝術展覽均免費對市民開放,讓園區成為泉州人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平臺。
創建國家生態區 打造生態魅力鯉城
鯉城區是泉州的中心城區之一,也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溫陵”、“海濱鄒魯”等美譽。
據了解,近年來,鯉城區堅持將城市升級、產業轉型、美麗城區建設三者進行融合,精心實施城市升級、綠色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綠化美化“五大行動”,著力建設生態名城區、生態工業區、生態旅游區、生態休閑區“四大生態片區”,努力打造生態美麗鯉城。
目前,鯉城區有浮橋街道、金龍街道兩個生態區創建示范點及坂頭、田中、延陵、龍嶺、坑頭、曾林等6個生態社區創建點。鯉城區結合“美麗社區”創建工作,加快完善城市配套設施,推動城市功能提升,營造更加適宜人居的城市環境。
此外,鯉城區還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力度,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安排生態保護與開發、污染防治、河道整治、植樹造林等項目資金,著力打造具有美化環境、減災防災等多功能的綠色屏障,規劃建設了金柄、濱江等一批城市公園,建成石筍公園、金山公園、江南公園三大主題公園,全面保護生態環境。
今年,該區將進一步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民生觀、政績觀,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決打擊一切環境違法行為,提升區域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促進全區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來源:陳薪宇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