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孫若風:文化創意融合是實現文化復興的興奮點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4-07-01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0日訊(記者劉晨)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民間的文化更是多重多樣。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發展迅速的時代,如何守住民族的“根”?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保留形成“中國特色”是從業者們的難題與目標。近日,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孫若風在參加文化產業雙周論壇時表示,現在如何把手工藝,把民族民間藝術傳承下去,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文化創意的融入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有人說過:“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但恰恰“想得到”是最難的,他成了阻礙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的瓶頸。而“想得到”就是創意,就是設計。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 中國經濟網裴小閣/攝

  孫若風指出,要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值入民族民間的文化保護中,其中的積極的作用有三個方面:

  第一,新的保護手段的介入。孫若風解釋道,新的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手段就是創意和設計。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原本就是變動不居的,在口手相授中得以傳承并不斷翻出新的花樣,是世世代代創意和設計累積的結果。發展至今,傳統藝術仍然需要新的創意手段加入。因為它的加入,才能讓已經與當今人們生產生活漸行漸遠的民族民間藝術才有了繼續貼近大眾的機會,才能又一次與大眾的生產方式血肉相聯,擁有生命力。

  第二,一種新的保護力量的參與。關于推動文化創意設計服務和相關文化產業的融合,孫若風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搞文化創意的設計師參與其中,這對于傳統文化保護來說,顯然是一種新生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很多文化創意生產者、經營者加入其中,這些生產者和經營者也是民族民間藝術保護的一種新力量。同時,還有更多的文化消費者體驗購買它,這是又一種新的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力量的加入。孫若風認為,只要參與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它就是在參與民族民間藝術保護的過程。也就是說,由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進入,傳承民族民族藝術加入了三方面新生力量:一是搞文化創意的人和設計師,二是文化創意和設計作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三是更廣大的消費者。

  第三,一種新的保護機制的嵌入。新的保護機制就是目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的機制。這種機制嵌入了長期以來自我循環的民族民間藝術保護的過程,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孫若風指出,由于這種機制的嵌入,傳統文化元素、符號和內在精神,有了新的展示的機會。它們經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成功地嫁接到各類實體經濟中,滲透在與大眾生產生活相關的各類產品和服務中,大眾因此能密切地接觸傳統文化,社會因此能營造更濃厚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氛圍。孫若風甚至認為,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將是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一個新的興奮點。

  孫若風為大家講述了文化創業和設計服務植入民族民間藝術的三大積極作用后,為大家展示了政府工作中針對問題提出的解決對策:

  一是創意的主體。創意的主體是誰,設計師的主體是誰?孫若風認為,主體是年輕人。他解釋稱,現今社會正處在一個無時不可創意、無處不可創意、無人不可創意且沒有年歲限制的時代。但最重要創意人才還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最有創造力。孫若風介紹道,曾經去過很多創意園區,看到的主要是年輕人。所以,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要特別關注年輕人,關注那些將起未起、將強未強的草根設計師。

  二是創意的源泉。孫若風指出,再天馬行空的創意也有它依附的土壤。創意源泉很大程度上就是傳統文化和民族民間藝術。創意的源泉離不開生活,但今天的生活也是被千百年來傳統文化浸潤過的。所以,在今天來說,孫若風說:“要搞文化創意,就要特別注意提煉民族民間藝術的符號性的東西,特別是精神性的東西。”

  三是創意的方向。孫若風表示,政府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第一個目的是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這一點,并不是“文化建設”部分,而是在“經濟轉型升級”部分。孫若風認為,可以見得目前國家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希望在過去已經有的科技輪子之外,在加上一個創意輪子,形成科技與創意雙輪驅動的態勢。第二個目的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缺少創意和好的內容,文化產業就成了行尸走肉。要發展文化產業,必須解決上游環節的問題。第三個目的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發展文化。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融入生產生活,給生產生活打上了智慧的烙印、美的烙印,讓人們在消費中發現美、體驗美進而創造美,由此達到豐富人性、完善人性、回歸人的本質的目的。孫若風表示:“這對我們文化工作者來說,這也是最根本的目的。”

  最后,孫若風針對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和問題,向大眾展示了文化部即將開展的相關工作:

  第一,多關注以年輕人為文化創意主體的青年設計師。孫若風介紹道,通過調研,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700萬,其中跟設計相關的畢業生有8萬,數量不小。但是這些創意設計的人,在畢業兩三年之后如果沒有辦法能夠證明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他們就會選擇轉行。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一方面是國家需要大量搞文化創意的人才、設計人才,一方面卻是人才的流失。基于這一點認識,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和財政部文資辦,今年聯合實施了“扶持優秀青年創意創業人才”的項目。今年約有5000人報名,部分人的作品先后在蘇州、義烏展出,最后在深圳展出。層層展出的過程也是一站站賽馬的過程。

  第二,創意的源泉很大程度上是傳統文化和民族民間藝術,所以必須高度關注傳統資源的傳承保護與合理利用。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和財政部文資辦聯合實施了“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工程”。這是一個國家級的項目,今年啟動了項目審報,項目庫已經產生了。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和財政部文資辦還聯合啟動特色文化產業工程。

  第三,創意的目是綜合的,包括了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目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孫若風表示,在開展這項工作時就要有統籌的思路。從文化部來說,基本思路是一手抓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意水平和整體實力,一手抓推進文化創業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簡而言之,就是一手抓原創,一手抓融合。這一點,在文化部出臺的貫徹《國務院關于推進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實施意見》已經有具體的表達。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煜炫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中文有码亚州AV | 亚洲不卡AV中文 |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