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文化產業園為何變了味
開欄的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最近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改革要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著眼于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把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惠民生的改革舉措往前排。
本報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一些地方和領域如何破解發展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等難題,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和醫衛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等方面探求解決之道以及取得的進展和突破,以期呈現改革的真實圖景。
灰色簡約的工業廠房、廢舊機械組裝的變形金剛、公共汽車改裝的創意酒吧……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中,有著“包豪斯風格”的一處工業設計園讓人眼前一亮。
然而,當我們循著設計的味道走進這個園區,看到的卻是另一番場景:園區內燈光昏暗,很多公司大門緊鎖,雜物桌椅隨意堆陳,完全感受不到創意和設計的韻味。
探訪中,我們不禁要問:這個當地政府大力扶持、拿出“真金白銀”獎勵的園區,為什么會衰敗至此?一個有著世界級工業設計大師作顧問的園區,如今為何與工業設計漸行漸遠?一個懷揣美好愿望出發、希望提升長三角制造業的園區,為何中途折翼?
美好愿望與灰暗現實:明星園區面目不再光鮮
在當地,一提文化產業園區,人們首先會向你推薦這處工業設計園。這不僅緣于它位于市中心的區位優勢,更因為它承載著這個城市對設計和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希望。
“一期園區已經爆滿,入駐38家設計企業,集聚320多名設計師,截至2010年,已完成200多個市場對接項目,園區設計產值達4500萬元,拉動后續工業經濟6億元,2011年全年僅設計產值收益就達8000萬元。”這是2011年底,在媒體報道這處工業設計園交出的成績單。
如今,當記者真正進入這片園區,才發現它的面貌完全不像最初設立時那般光鮮。整個園區近三分之一辦公室鎖門。有的公司招牌上蒙了一層灰塵,一些公司門前已長出荒草。
號稱“匯聚了一千多件頂尖的設計作品”的時尚體驗中心,則雜物滿地,展架橫七豎八。園區內,掛有“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窗口”的辦公室也是鐵鎖把門。
在園區中,也有一些企業正在運營。循著燈光,記者來到一家銷售辦公家具的公司,企業辦公區面積約400平方米。銷售經理向記者介紹,和很多入園企業一樣,選擇來這個園區,主要看重的是這里優良的地段和低廉的價格,與工業設計無關,也與園區的運營無關。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