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云認為,文化產業的本質是內容產業,國家應引導文化產業跳出“文化加工業”的發展誤區,在內容創新方面加快突破。
高云分析認為,文化產業在本質上是內容產業,其核心是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現在一些地方發展文化產業,搞影視、做動漫,還停留在文化加工業的層面,創意、內容、知識產權都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在做加工環節,幫外國打工、加工。有的是換個名義搞招商引資,圈塊地,做規劃,蓋房子。
高云說,江蘇文化產業發展近年來緊扣內容創新這一紅線,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的若干政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制度環境。設立了2億元的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每年由專家評審,對優秀文化產業項目予以扶持獎勵。
江蘇的文化產業目前已形成一些全國知名的品牌。常州的恐龍園、嬉戲谷,無錫的靈山勝境,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還有網絡游戲、電子雜志等,成為江蘇新的文化名片。恐龍園已經成為亞洲排名第11位的主題公園,嬉戲谷的游戲,有200多項都是本土企業自己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文化廳去年投資了大型音樂雜技劇《猴?西游記》,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連演27場,創下了林肯藝術中心建立以來單一劇目演出場次最高紀錄。“所有的觀眾都是自己掏錢買票。文化產業要走出去,就是要讓外國觀眾主動埋單,掏錢買票,看中國的表達,中國的審美。”高云說。
高云建議,國家應著力引導文化產業在內容建設與創新方面加快突破。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我們要強調文化產業的產業屬性和市場導向,但不能僅從經濟轉型的層面來理解文化產業,要看到文化產業的最高追求是對內凝聚人心,對外爭取人心。要讓全世界,包括美國、歐洲,都崇尚我們,追隨我們,這才是文化產業的成功。要達到這種效果,一個關鍵點是注重名家名作的推出。國家強調文化為公共服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議進一步強調名家名作的推出,努力推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名家名作,為我國的文化產業提供強大的內容支撐。
要著力推進知識產權建設。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很難有文化產業的內容建設與創新。從各國經驗看,都是保護在前,發展在后。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培育文化內容創新的法治環境。
高云說,近年來國家提倡文化“走出去”,現在雜技、武術等傳統技藝文化走出去了,得到了認同,然而內容文化很少走出去,能引起國外廣泛關注的電影、電視、小說、美術、戲劇作品很少。國家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內容文化“走出去”的培育、推進機制,推出一批能夠反映中國氣派、彰顯中國精神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占領國際文化市場。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