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政策解讀 > 內容

非遺保護如何介入體驗型手工藝文化產業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4-07-28

  手工藝文化產業重點在文化挖掘、整理、恢復、發展、傳播,實現文化附加值僅僅是經濟層面上的考慮,還有不能忘記的大目標是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本質上是一回事,做產業必然不能忘記文化的健康發展。

  從目前形勢看,中國手工藝的產業化走出兩種形式:一是純生產型的文化企業,即通過將傳統手工技藝與高新材料和高新技術的結合,加上現代創意設計和品牌運作,實現量產,打開國際化市場;二是體驗型手工藝文化企業,即以傳統手工藝生產線和老廠區為核心打造文化觀光體驗區,走產銷一體化和體驗經濟的路線。比較起來看,后者比前者生產規模小一些,它是個文化綜合體,綜合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景觀、手工作坊、傳承人傳習所、博物展示宣傳、DIY、休閑購物等幾大要素。它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文化,尤其是地道的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所以,非遺保護工作可以在體驗型手工藝文化產業的發展中找到位置,甚至可以把它當作落實各項保護工作的重要平臺。

  對于代表性傳承人而言,近幾年在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形勢壓力下,很多年邁的代表性傳承人都有一個思想困惑:是不是國家要求我們把生意做大做強?我們哪有能力去招兵買馬,擴大生產,尋找市場?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代表性傳承人本人能力突出,不僅擅長技藝,還早已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規則,將自己的企業做成了規模企業。但大部分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的代表性傳承人都僅僅是一個個小手工藝人,他們手上有絕活,頭腦卻不善于經商;他們資金有限,眼界有限,只針對小區域的“熟人社會”進行生產,不能自己走上產業化的道路。

  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壓力來自于他們自己以及社會輿論都忽略了傳承人特定的社會職責究竟是什么。這個職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遺產法》中有明確規定,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所要承擔的幾條義務都緊扣活態傳承,而不是非得要求他們去做大實業家。

  那么,各級代表性傳承人在手工藝文化產業化進程中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嗎?其實不然。體驗型的手工藝文化產業要以文化為核心,人是關鍵。可以聘請當地相關的代表性傳承人到企業中指導手工藝生產流程,開辦傳習所,以生產促進活態傳承,以生產促進文化傳播;并使參觀者人人動手,促進文化的價值共享。讓代表性傳承人走出家門有事業可干,施展他們擅長的技藝,又不至于分散他們的精力。不僅代表性傳承人要時刻牢記國家法律賦予的責任義務,參與生產性保護的工人和學徒也要認識到工作的意義,自我樹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崇高使命。

  對于各級非遺保護單位而言,有一部分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的非遺保護單位本身就是老企業,就這一部分老企業在落實生產性保護方式過程中,有條件者可以把生產園區做成體驗型手工藝文化產業。體驗,是分享文化價值的很重要方式,至于體驗的對象和方式可以豐富多彩。一種古老的技藝加上有歷史感的企業,必定有它獨特的故事和講究,不僅像生產場地、原材料、工具、古物、產品等物質具有文化屬性,更重要的是手工生產的每一道工序所體現出來的“勞動的文化”需“真實地”“完整地”揭示出來。每一個受保護的項目都要追尋其歷史價值和技藝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并將它們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合理地再現到文化觀光體驗路線中,使觀眾和體驗者能領略生產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和人的創造力,同時實現物態化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所以,體驗型手工藝文化產業相互間比的是文化高度和文化獨特性。那些作為非遺文化保護單位的企業擁有同行所羨慕的文化資源,合理利用好非遺資源,才能把它轉化為企業競爭力,并有助于他們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國內已有數十家生產性保護非遺的示范基地,像山西美和居釀醋、南京云錦研究所、蘇州刺繡研究所、揚州玉器廠等企業都把體驗型手工藝文化產業做得風生水起,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非遺保護企業能實現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總之,體驗型手工藝文化產業不僅有助于代表性傳承人實現活態傳承,還有助于保護單位將非遺資源轉化為體驗經濟,通過人人參與,分享傳統,釋放創造力,可發展獨特的手感品位和生活美學。(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免费观看国产v片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