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產業網訊:“在全球化的今天,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都面臨著重新思考文化發展模式的問題。如何重新為傳統注入新的精神內容和思想活力,關乎文化發展的未來。”8月24日,早在10年前就提出“帶著警覺加入全球”的劉東教授,在嵩山論壇上再次大聲疾呼。
作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對當下的“國學熱”保持著冷靜的態度。他說,現在的“國學熱”大多是利益驅使,是功利主義的反彈。國學本應該用于對這些功利心理進行“冷處理”,而不是成為功利主義的一部分。面對全球化的沖擊,我們要做的是重新思考文化發展模式,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價值系統。
劉東認為,全球化最為深刻的體現是文化的全球化,表現為對社會文化系統的改變。文化全球化具有相當的隱蔽性,通常會以短期內帶來更多文化、信息、自由選擇機會來贏得更多支持,而它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卻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當今中國的深刻巨變與全球化不無關系,一方面人們享受著豐裕的物質生活,一方面也被消費主義、價值空虛所累。放縱人類物欲的現代文明很可能正在把人類整個生存環境糟蹋一空。
“解決之道就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劉東說,“在文明接觸、對話、博弈和共生中,激活本土文化的原創力,借助本民族文化進程中取得的價值和經驗,對沖現代性帶來的負面效應,尋求和奠定適合中國獨特國情的文化現代形態,這才是我們這場偉大實踐的終極目標。”
劉東在演講中一直在大屏幕上重復播放一張由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他說,人類應該從忙忙碌碌的營生中后退一步,像宇航員一樣回望人類與自然的共生歷史,反思現代性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困境,以宇宙意識再造傳統。
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