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西安9月5日訊(記者 成琪)9月4日,由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財政部文資辦、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主辦的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行。會上,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對絲綢之路文化產業戰略規劃提出了初步的設想。他認為,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的戰略定位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文化創新帶、交流先行區、經濟增長級和區域穩定器。
熊澄宇指出,文化創新帶主要闡述的是怎么能夠使絲綢之路的沿線地區成為國家文化創新發展的前沿地區,這個文化創新不僅僅是指信息技術,它還包括所有的新型文化業態,這種新型文化業態包括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市場創新、用戶創新,消費模式創新。
交流先行區主要指的是我國對外交流窗口和人文交流重要平臺,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目前,各地都在與周邊國家協同做博覽會,比如中阿博覽會、東盟博覽會、亞歐博覽會等。在熊澄宇看來,這些會展就是文化交流先行區,同時又是產業平臺。
經濟增長級是對文化產業的思考和定位,熊澄宇認為,以前談文化產業更多談它的經濟屬性,后來認識到文化產業不僅僅有經濟屬性,更重要的它是具有支柱產業的功能。今年3月份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其中相關產業包含裝備制造業、特色農業、新型業態、數字內容等等,在熊澄宇看來,這些是使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
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除了經濟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穩定的社會,使老百姓的安居樂業,整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它最后的構成是區域穩定,熊澄宇認為,絲綢之路沿線地區能夠成為群眾安居樂業,民族和諧,共處社會,安寧有序這樣的產業帶是重要的。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