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陳力丹: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場重大深刻變革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4-09-11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這一《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為什么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怎樣才能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面臨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就這一系列問題,成都商報記者最近專訪了著名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陳力丹教授。

  深度融合

  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和傳播體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互聯網思維

  必須適應新興媒體即時和海量傳播、平等和互動交流的特點,改變單向傳播、受眾被動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戶體驗,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重視首發首播,借助商業網站的技術和平臺,擴大移動終端的覆蓋面

  專業新聞工作者

  幫助民眾證明哪些事實是真實和可信的;適當扮演“釋義者”的角色;繼續發揮作為公共調查者的功能;幫助民眾見證一切,付出專門的努力采編一般人采訪不到的新聞;向民眾傳授獲取新的知曉方法的中介;媒體成為聰明的網絡信息的聚合者;創建便于民眾交流的公共論壇等

  為何走媒體融合之路?

  變革基于網絡時代要求

  遵循新聞傳播規律

  原有的傳統媒體運轉模式面臨瓦解,新的運轉模式已經由傳播技術業掌控,傳統媒體被逼上絕境。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更是傳統媒體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成都商報: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中央為什么要大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有什么樣的戰略考量和重大意義?

  陳力丹:中央大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基于網絡時代要求,遵循了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的規律。去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發表長達1.5萬字的講話,講述宣傳思想工作環境、對象、范圍、方式發生的重大變化,說明宣傳不能沿用過去的老一套陳舊模式,重點要抓好創新。我們已經進入了網絡傳播時代,輿論宣傳和輿論引導的思維就不能再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

  習近平的論述中,“互聯網思維”是一個關鍵概念。我們若不能從傳統媒體的思維跳出來,運用互聯網思維理解習近平提出的傳媒發展的宏觀戰略,可以說出不少“緊跟”的話語,但很可能行動上南轅北轍。

  成都商報:就媒體產業自身發展而言,為什么說媒體融合發展是必由之路?

  陳力丹:《意見》的出臺,在新媒體條件下,為我國新聞傳播業的未來發展規劃了藍圖。

  我國網絡傳播的發展分為三個時代,一是開始于1995年,以“內容網絡”為特征的Web1.0時代,二是從博客開始,各種“自媒體”形式體現“關系網絡”特征的Web2.0時代,三是未來以物物相連的“終端網絡”為特征的Web3.0時代。網絡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發展,帶來媒體格局的深刻調整。傳統媒體雖然在新聞內容生產中仍然占據著優勢,但受眾正在持續減少。新興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象,給傳統媒體帶來很大沖擊。

  當原有的傳統媒體運轉模式面臨瓦解,新的運轉模式已經由傳播技術業掌控,傳統媒體被逼上絕境,或者說,傳統媒體已經到了一個革新圖存的重要關口。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更是傳統媒體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成都商報:從媒體功能和公眾需求而言,為什么需要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陳力丹:就是要通過融合發展,使我們的主流媒體科學運用先進傳播技術,增強信息生產和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

  在網絡傳播時代,公眾的信息需求發生了變化。隨著博客、播客、微博客等“自媒體”形式的出現,網民可以成為信息的采集者和發布者,傳統的傳者和受者的單向關系被打破。同時,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給中國的社會結構帶來了巨大變化,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被打破,新的階層在網絡中被重新劃分,人們的時空觀念、思維方式、社交范圍、表達渠道和形式多方面都受到極大影響。

  只有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才能讓主流媒體更好地發揮價值引導和社會整合功能,更好地滿足公眾信息需求。

  怎樣走媒體融合之路?

  融合是一體發展

  不是疊加或并行

  當前這個時代的特征是:新聞信息個性化,社會新聞或許會“去專業化”,但在專業領域和深度新聞方面,仍需專業化。

  成都商報: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那么,什么才是“融合”?什么又是“深度融合”?

  陳力丹:我的理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就是要一體發展。所謂一體發展,不是在原來傳統媒體基礎上疊加新媒體,也不是傳統媒體業務與新媒體業務的并行,而要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和傳播體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融合,當然就是“深度融合”。這里,“人才的共享融通”是關鍵,因為一切都要人來做,但人的觀念和技能卻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特別是技能的長進。所以,未來的發展中,困難是很大的。

  面對新型的網絡傳播渠道或形態,傳統媒體是“點”對“面”的單向傳播,但傳統媒體在百年,甚至數百年里創造的新聞品牌,是新傳播技術業的公司所沒有的,這種無形資產的唯一與無價,可以構成兩者融合的基礎。

  現在很多傳媒的改革思路是在原來傳統媒體基礎上疊加新媒體,比如辦網站、開微博、建客戶端等,很難說是一體化發展。而新媒體層出不窮,傳統媒體如果不能創新思維,是沒有前途的。我們要建立的“現代傳播體系”,完全不同于原來的傳統媒體系統,因而更需要觀念的變革。

  成都商報:媒體融合發展需要互聯網思維,在您看來,什么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陳力丹: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從傳播主體到方式、路徑均為發散式的,以傳統媒體的主體思維模式來領會“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肯定南轅北轍。“互聯網思維”,即必須適應新興媒體即時和海量傳播、平等和互動交流的特點,改變單向傳播、受眾被動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戶體驗,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重視首發首播,借助商業網站的技術和平臺,擴大移動終端的覆蓋面。

  我要特別強調大數據的重要性。大數據將改變現有新聞理念,改變未來媒體的信息生產與呈現,大數據不是過去的數字新聞,而是網絡時代產生的對無數數據進行各種云計算的宏觀結果;同時,大數據對媒介經營管理帶來沖擊,為輿情監測提供新方法,也為消費者行為分析提供更多數據源。在大數據技術等因素的推動下,新聞業務將實現一些方向性調整,如趨勢預測性新聞和數據驅動型深度報道分量有所增加,數據呈現、分析與解讀能力提高,新聞生產中跨界合作增強。

  成都商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既強調技術引領和驅動,又需要堅持“內容為王”。如何看待兩者關系?

  陳力丹:人們在現實變化萬千的生活中,更加需要新聞,特別是高質量的新聞。過去,傳統媒體是人們獲取重要政治、經濟、文化新聞的主要信息來源。一旦便捷的網絡、移動傳播渠道(形態)占據主導,尤其是青年一代,便會跟隨時尚,從各種數字化新聞中介那里獲取新聞。但無論傳播的載體和技術怎么變,新聞產品的核心價值仍然在內容。

  當前這個時代的特征是:新聞信息個性化,社會新聞或許會“去專業化”,但在專業領域和深度新聞方面,仍需專業化。

  媒體融合時代仍然需要的專業新聞工作者,其主要職能包括:媒體幫助民眾證明哪些事實是真實和可信的;新聞工作者適當扮演“釋義者”的角色;新聞工作者繼續發揮作為公共調查者的功能;媒體幫助民眾見證一切,付出專門的努力采編一般人采訪不到的新聞;媒體是向民眾傳授獲取新的知曉方法的中介;媒體成為聰明的網絡信息的聚合者;由新聞工作者創建便于民眾交流的公共論壇等。

  何為新型主流媒體?

  競爭力來自先進技術

  更來自公信力

  對于傳統媒體,未來的出路若僅是“適應”飛速發展的傳播技術,那將永遠跟不上形勢,越來越被拋到后面。傳統媒體與傳播技術業實現融合,是最好的選擇。

  成都商報:在您看來,怎樣才算得上真正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集團”?

  陳力丹:《意見》提出了新聞和宣傳領域創新的最終目標——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這個要求相當全面且與時俱進。

  現在是以網絡傳播為特征的信息時代,單向、平面的傳播體系已經過時,如果我國的傳媒體系不進行現代化的改造,不可能在國際社會擁有話語權。競爭力來自技術上的先進手段,但更來自公信力,只擁有先進技術的傳播體系不一定能夠贏得話語權。所以,關于新型媒體集團的定語排列了四個: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四者缺一不可。

  成都商報:如何評價我國現實中媒體融合的實踐?它們離真正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集團”還有多遠?

  陳力丹:對于傳統媒體,未來的出路若僅是“適應”飛速發展的傳播技術,那將永遠跟不上形勢,越來越被拋到后面。傳統媒體與傳播技術業實現融合,是最好的選擇。

  現實實踐中,少有傳統媒體在關鍵的數字領域能跟上形勢。各傳統媒體最多是使用流行的網絡平臺發布自己的內容,而不是提供更為廣泛的網上眾多新聞——分享不是本媒體創作的信息產品。

  在《意見》公布后,很多媒體的第一反應是“傳媒股利好上漲”、中央圈定“新型媒體集團”誰將入圍等等。如果把心思放在這上面,忽略了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公信力等等體現為軟實力的內涵,可能路子會走偏。

  成都商報:作為一家地方媒體和地方媒體集團,成都商報以及成都商報所在的成都傳媒集團,在媒體融合進程中有什么樣的機遇?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陳力丹:成都商報是一家很有實力和競爭力的報紙,成都傳媒集團是很有潛力和活力的媒體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前景下,盡管各個傳統媒體和媒體集團的條件各不相同,但其實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臨同等的機遇。誰能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市場規律和新興媒體的發展規律,堅定不移地貫徹互聯網思維,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真正做到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一體化發展,誰就能走得更好更遠。

  專家檔案

  陳力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責任教授、傳播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國際新聞界》月刊主編、博士后流動站站長;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所所長

來源:成都商報 責任編輯:林煜炫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日本久久久久中文视频字幕 | 一区二区性生活观看 | 色偷偷精品免费视频 |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