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戲表演 (戴涵琦 攝)
福船舞臺驚艷 海絲主題貫穿
文都泉州也不遜色,以時長4分鐘的儀式歌舞《祈風海絲路》帶觀眾穿越到宋元時期的九日山下,拉開了“藍藍泉州灣”專場演出序幕。“福船”造型的舞臺驚艷全場,夸張的弧線,深藍的底色,橫跨整個舞臺,寓意泉州人絲海再揚帆。
緊接著,用閩南方言演唱的《潮起刺桐》展現了泉州人勇闖南洋,仍念故鄉明月。在舞蹈《海的女兒》中,36名穿著惠女服飾的美麗女孩變幻造型,重現古時出嫁場景,“福船”舞臺的屏幕定格在火紅的刺桐花上,與出嫁場景相得益彰;而鄉音獨唱《行船歌謠》和用《望春風》曲調改編的音樂舞蹈《趕海漢子》,分別刻畫了企盼出海家人平安歸來的公式埔女和勇敢抗爭海上風浪的討海人形象,舞臺屏幕切換到“烏云密布、波濤洶涌”的畫面,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
在舞蹈《刺桐妙音》中,那身著彩衣的女子扮演著飛越浩渺大海的妙音鳥,飛抵刺桐花盛開的“東方第一大港”,從此成為僑鄉兒女追求光明的希望,刺桐妙音,祥和溫馨。隨后,第十一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美聲唱法金獎得主孫礫帶來獨唱《至善航燈》,歌聲中重溫了媽祖娘娘在大海上扶危濟困時,手上總高舉著閃閃明燈的傳說。
來自海絲沿線國家馬來西亞的境外生們帶來極具特色的廿四節令鼓《風調雨順》,鼓點聲聲鏗鏘有力,鼓陣隊形反復變化,節奏緊湊快慢有致,述說藍色絲路多少傳奇故事。
“藍藍泉州灣,青青戴云山。海上絲綢之路從這里鋪向世界……”當歌曲《藍藍泉州灣》唱響時,“藍藍泉州灣”專場演出也走到了尾聲,全場觀眾情不自禁地合唱起來,分外動人。
來源: 責任編輯:傅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