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是支撐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什么要確定這個主題?我們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要實現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上作出總體部署、采取切實措施、邁出堅實步伐。”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無論從重大現實意義看還是從深遠歷史意義看,它都是實現中國夢的支撐。
從重大現實意義看,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是姊妹篇,二者的主題可以說是一個“破”和“立”的關系。因為,三中全會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表述的話就是“改革”,改革就是變更、革新,相對來說更多體現為“破”。四中全會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表述的話就是“法治”,而法治更多體現為“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改革過程中有破也有立,法治建設進程中有立也有破。對“破”與“立”,我們要辯證地去認識和對待。“破”是為了破除束縛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是手段,其目的是“立”,即建立起運轉良好的制度體系和有利于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破”與“立”的有機統一,必將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從深遠歷史意義看,全面依法治國著眼于解決法治與人治的關系問題,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法治與人治的關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要實現現代化,都必須經過法治國家建設這個坎。從世界近現代史看,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經濟社會比較發達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與人治關系的。法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是一件為長遠發展謀、為子孫萬代計的大事。它的深遠歷史意義就在于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
實現中國夢:全面從嚴治黨是關鍵
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著力強調的。習近平同志指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對我們探索新形勢下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牽引作用。從嚴治黨必須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全黨要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有鑒于此,他對今后黨的建設從“嚴”的角度提出八個方面的要求,即: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從嚴管理干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美好藍圖變為現實,靠人去努力、去奮斗。我們黨是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直接關系黨的命運,直接關系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但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關鍵在于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尤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更加緊迫。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如果對其經驗和做法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嚴”。“嚴”已成為黨的建設的新常態,體現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事實證明,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治黨全面了、從嚴了,我們黨就堅強有力。黨堅強有力,人民群眾就會團結聚集在黨的周圍,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新形勢下,只要我們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就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起著政治保證、組織保證作用,而且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所在。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吳恒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