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透露,2014年全國GDP增速為7.4%,為幾十年來新低。對此,福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李川表示,相對于經濟增幅回落,更值得全社會關注的應當是中國經濟轉型問題,這才是我們主動和自覺去適應和推動的新常態。
李川對企業觀察報表示,具體到中國工業,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要想保持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是核心問題。“中國技術創新成果不少,每年的申報專利數量很多。但是問題在于有效轉化成生產力的太少了。”
李川表示,中科院的研究成果中,40%屬于基礎研究,只有不到10%得以轉化,超過50%的研究成果表現為論文的形式,還有一些很好的創新成果,雖然中試成功,首臺套產出,但最終卻因為技術以外的潛規則被束之高閣。
究其原因,李川認為,這是因為企業和科研機構,在體制上就不一樣。他說,科研機構基本上屬于事業單位,主要通過政府撥款來支持,而企業是自負盈虧的經營性單位,它們兩者所追求的目標并不完全相同。目前,國家鼓勵創新,但是科研機構的創新成果卻進不了企業。此外,企業創新多數沒有足夠的人才和資金支持,科研和產業兩張皮長期得不到有機的融合。
李川告訴企業觀察報記者,為了把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創新工作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福建省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等聯合推動下,旨在凝聚社會合力,打破自主創新藩籬的“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創新論壇”落戶福建平潭。
李川介紹說,平潭論壇的宗旨,是要把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政治家聚合在一起,把四方的目標要求和功能優勢集合在一起。科學家有天才的創新創意,需要有眼光的企業家將其化為產品商品,而企業家推廣應用新的技術成果,需要金融家資本運作上的有效參與。
李川說,新成果的應用催生行業升級換代和新興產業的成長,需要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規劃和引導,從而形成社會有機的合作鏈。
他舉例說,某一家科研機構發明了一臺能夠治療癌癥的新儀器,同樣的儀器進口的話要15億元,國產的更先進,卻只要5億元,但是在推廣的過程中卻處處碰壁,“因為我們的大型設備采購已經形成了固化的程式,很多創新就這樣被冷落擱置”。
李川表示,平潭論壇將引入新工具,通過技術線路圖、產業線路圖和資金投資線路圖的運用,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明晰化、透明化,從而使潛規則失去環境和土壤,讓產品升級、產業升級、結構優化成為現實。這就是平潭論壇的初衷。
來源:企業觀察報 責任編輯:楊英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