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雕塑造型各異
泉州網-泉州晚報訊 昨日,“文化尋根”中華姓氏雕塑展在西街大麥倉正式公開展出。此次中華姓氏雕塑展,以100個姓氏圖騰雕塑和姓氏來源圖版為主要內容,是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華光眾創空間的1號作品,展出將持續至本月15日,市民們可以通過觀展,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
雕塑造型奇特 配以圖板介紹
走進中華姓氏現代雕塑展的展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尊造型奇特、姿態各異的姓氏雕塑。百座雕塑采用不銹鋼、鑄銅、烤漆等材質,將平躺著的文字以立體的效果展示出來,極具視覺沖擊力,仿佛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姓氏就站在眼前。為了讓觀展者更詳細地了解每個姓氏雕塑和姓氏起源,每座雕塑下方都貼著一張紅底黑字的簡介。
展廳的白墻上掛滿了一塊塊圖板,每塊圖板上是一個姓氏,以及對該姓氏更詳細的源流介紹。負責布置展區的是泉州華光職業學院的許海老師,他介紹,布置整個展區花了三天時間,姓氏是中華文化之根,為了體現這一點,入口位置擺放了一座大型的根木雕。
市民嘖嘖稱奇 爭相拍照留念
許多市民進入展廳后,都不約而同地四下尋找起自己的姓氏,來自江蘇的姚女士就是其中一個。“以前我對自己姓氏的起源沒有了解過,通過這次展覽增長了見識。”她告訴記者,她沒有參觀過類似的展覽,感覺十分新奇,通過展覽了解到自己的姓出自媯姓。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市民拿出手機,對著自己的姓氏雕塑拍個不停,也有一些市民興致勃勃地與自己的姓氏雕塑合影留念。市民林先生帶著自己12歲的兒子來觀展,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它關系到自己的血脈和背后的歷史,通過觀展能了解到自己生命的由來,感覺很有意義。
探尋姓氏根源 歷經八年創作
“此次展出的中華姓氏現代雕塑群是雕塑家李廷貴歷經八年,先后設計草圖近萬張創作出來的作品。”許海介紹,李廷貴以漢字為基礎,用現代雕塑的手法創造性地詮釋百家姓氏文化。百尊姓氏雕塑,以史前文字為雛形,攝取甲骨文、鳥蟲文、籀文、鐘鼎文、金文為創作元素,給平面書寫的姓氏文字注入新的元素,讓每一個姓氏漢字以立體的形式展現,通過現代的雕塑寓言詮釋姓氏這種古典文化,這在全國來說是第一次。
許海認為,姓氏是每個華人的符號標志,是家族血脈的傳承,是全球華人最原始的“DNA”,探討姓氏文化之源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尋根之旅。觀眾置身其中,可以重新認識自己,并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追尋自己祖宗的根源。該展覽還能讓海內外來的客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了解泉州文化。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劉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