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農業時代走的是鄉間小路,工業時代修筑的是公路,互聯網時代則是高速公路,當你有了鄉間小路、公路、高速公路之后,接下來要干什么?做設計其實是一種想象力經濟,設計是修行道的,當經濟基礎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就開始有了行道。“滴滴”為什么會成功,就是學會了如何共享經濟、共享勞動力、共享閑置資源。未來洛可可也將共享智力,并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價值輸出口。我們希望用一個眾創、共享的概念來連接更多的設計師,從而產生一個全新的組織構架。
文化部、財政部主辦的文化產業創業創意扶持計劃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從國家層面開始的對設計產業融合發展的關注力度和行動,同時,地方政府也開始真正思考文化如何幫助產業升級。其次,很多設計師、設計企業積極參加征集和評選,參與沙龍等活動。最重要的是,老百姓也開始關注文化創意,熱情地參與到蘇州創博會和義烏文交會的活動中去。從這幾方面的參與力量可以看出,我國設計產業已經具備了立體的概念或者說構架。
創意設計產業的核心是人才戰略,而人才培養、扶持關鍵在三點:一是基層的學院教育人才——學習設計的大學生如何真正轉變成應用型人才;二是如何對中高層人才進行頂層設計,完成真正的設計和創業,使之成為中國設計界的支柱人才;第三是針對高層人才,要培養真正的設計大師和企業管理者,因為代表中國設計的不能只有基層設計師,更需要有影響力的設計管理者和設計大師。 (蔡 萌 整理)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