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博物館講解員流失:為何剛來就要走?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6-03-30

本報3月28日八版刊發了《博物館緣何遭遇講解員流失》一文,就近日陜西西安的一些博物館因講解員缺乏,不約而同發出講解員“征集令”一事進行了報道。該報道使在博物館工作人員中占相當比重的講解員群體受到大眾關注。與參觀者最為親近的講解員群體真的存在人員流失嚴重的現象嗎?這在全國博物館界普遍嗎?

剛來就走多因待遇低

這些天,位于西安的漢陽陵博物館正在招聘講解員,已經有800多人投來了簡歷,目前正在初步甄選中。但該館副館長、陜西省博物館協會宣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云對此并不樂觀,因為按照以往經驗判斷,絕大多數求職者會在雙向選擇后及入職初期離開。以去年為例,雖然通過初選的求職者有近百位,但最后只有20人留了下來,在入職后一個星期,人數又降到了個位數。

位于廣西桂林的甑皮巖博物館2015年提供了4個講解員崗位,報名應聘者就有近60人。目前,其旅游講解部共有5名講解員,除1名有正式編制外,其余4名均為聘用。該館館長周海介紹,博物館2014年至今分3批聘用了10名講解員,迄今只留下4人。至于聘用的講解員離職的原因,周海認為最主要是由于待遇低。目前,館內講解員的工資由桂林市財政劃撥,每人每月1800元,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補貼。

據山東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郭思克介紹,待遇問題讓有意講解員崗位的年輕人必須考慮“收入付出比”,因為這份工作并不輕松。在山東博物館帶團講解一圈,正常情況下得兩三個小時,多數女孩還穿著高跟鞋,而剛入職講解員的月工資只有2000元左右,幾年后才能升到3000元以上。

“我們現有近30人的專職講解員隊伍,其中一小半屬于有編制的正式館員,其余為聘用人員。”西安半坡博物館副館長張希玲說,因為事業單位用人“逢進必考”且普遍缺編,博物館必須自行招聘人員,其中就包括講解員,這也造成了大部分在崗講解員沒有編制的局面。

“可以說,這其中有體制上的原因。”張云告訴記者,作為一家自收自支單位,漢陽陵博物館有編制的員工有70多人,而目前博物館實際在崗的有200多人,沉重的財務壓力讓博物館沒有辦法給入職者提供較為優厚的工資待遇。但在張云看來,這更多的是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在相互選擇中的相互淘汰,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沒有真正上崗成為講解員,也自然談不上講解員嚴重流失。

記者調查后發現,在對崗位及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后,新入職者“騎驢找馬”,特別是那些更為稀缺的男性講解員說走就走,這在不少博物館都較為普遍。與此同時,博物館方面也不愿意輕易降低要求和日常考核標準,于是“年年走、年年招”,雙方都在不斷選擇。

博物館為留人出實招

受客觀因素影響,在國有博物館,現實的身份差異無形中為應聘而來的講解員劃了框框,他們難以獲得與在編人員完全相同的待遇,發展空間也不明朗。即便如此,為了讓更多的新人能安心工作,不少博物館正在發揮主觀能動性,想辦法、找對策。比如,漢陽陵博物館目前正在升級人事代理制度,努力為聘用的講解員提供與在編人員看齊的工資待遇,并且從制度上杜絕隨意解聘無過錯人員,同時通過多樣化的激勵和表彰措施,讓講解員獲得歸屬感和榮譽感。

在桂林,桂林博物館、李宗仁官邸和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目前每年從國家的免費開放經費中劃撥部分經費,按照講解工作量補貼給講解員,這3所博物館講解員的收入維持在3000多元。此外,甑皮巖博物館計劃從今年開始實施有償講解,10人以下的游客將每批收取10元至20元的講解費。“費用不高,但能從一定程度上改善講解員收入低的狀況。”周海透露。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從2010年開始對聘用制講解員按照事業單位工資標準實行同工同酬,與其他部門員工待遇相差無幾,新招聘的講解員素質也隨之提高。此外,該博物館鼓勵所有員工學習和深造,激勵講解員考評職稱,不少講解員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目前,該館在崗講解員平均在職時間維持在3年左右,長的已達6年以上。

山東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姜惠梅介紹,根據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規定,山東博物館2004年以后便不允許以編制引入講解員,一律社會聘用。近年來,博物館每年都為講解員提供培訓、參加比賽的機會,解決講解員職稱評定問題,人員流失狀況明顯好轉。

自1997年首次向社會公開招聘講解員至今,河南博物院的講解隊伍正在不斷壯大,成績突出。10余年來,先后有4587人參與其中,累計為公眾服務310余萬小時、講解服務9.3萬批、實施教育活動6000多場,不斷贏得榮譽和嘉獎。在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劉玉珍看來,該院講解員隊伍穩定且出成績,在于制定了比較好的政策。該院社教部講解科建立了一套嚴格規范的管理機制,從招聘、崗前培訓、日常管理、業務提高到考核、獎懲都有相應的制度,不但穩定了人員,而且讓講解服務從單一到多元,形成了精細化服務的團隊架構。黑龍江省博物館每年要對文化志愿者進行榮譽鼓勵,包括已經實施了四五年的黑龍江省博物館優秀講解員評選活動、黑龍江省博物館十大優秀文化志愿者、黑龍江省博物館文化特殊貢獻獎等。

民辦博物館緣何不缺講解員

沒有事業編制而是全員聘用,對于民辦博物館來說,反而帶來了靈活的用人機制,有助于人盡其才。以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為例,“一人多用”在實踐層面為不少講解員開辟了職業生涯的新階段。

“我們部門現有講解員7位,實際上,除了日常講解工作外,還負責外事接待、對外宣傳等工作。”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展覽宣教部部長張瑩介紹,雖然工作量較大,但經過多方面的鍛煉,個人能力得以較快培養。所謂的講解員留不住,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并不能簡單套用,因為這些年來,除個別人辭職外,一些講解員因為工作需要或基于興趣愛好、自身特長的再選擇,換崗到了博物館的文保科研部等部門,或者進入到大唐西市集團旗下的其他崗位。此外,講解員的收入構成與其他部門員工一樣,不存在任何歧視,只是在職稱評定方面,民辦博物館目前還普遍弱勢。

與大唐西市博物館一樣,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也是一家民辦博物館,并且同樣在幾個月前經陜西省文物局評估、國家文物局認定,在陜西39家非國有博物館運行評估中獲得“優秀”。“我們不存在講解員缺員這種狀況。”曲江藝術博物館館長周天游告訴記者,雖然曲江藝術博物館的專職講解員只有兩位,但博物館內的業務人員可以說都是合格的講解員。此外,博物館與陜西一些知名高校都有合作,一旦需要大規模講解,志愿者們可隨時站到講解的第一線。

終身職業需要現實支撐

作為曾擔任過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的文博界老兵,周天游坦言,“常招常新、講解員隊伍不穩定”是困擾博物館的老問題。究其原因,不僅出在“新人”身上,還在于“老人”的轉崗和退出。“長期以來,人們對講解員存在認識誤區,把這一終身職業曲解成‘吃青春飯’。”周天游表示,許多原本優秀的講解員因為不再青春靚麗,主動也好、被迫也罷,陸續離開了講解員行列,進入了其他部門,這便在客觀上造成了講解員隊伍必須不斷補充新人的局面,而到一些國外博物館參觀時,常常能見到資深、高齡的專職講解員。

作為一名工作了8年的講解員,廣西民族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趙媛媛對這一職業依然迷茫。她說,就目前來看,講解員的發展方向是搞研究或者從事行政工作,反而對本職業務能力的評價和提升沒有明晰的標準。如果能像律師、會計師那樣,在行業內形成一套對講解員業務能力的評級體系,或許能讓從業者明確職業方向。同樣,張希玲告訴記者,腦力與體力的“雙忙碌”,往往讓講解員難以騰出時間搞研究,不易于科研成果產出。而目前的考核評價體系,卻對常年堅持在一線講解的資深講解員缺乏相應的認可。

2010年入職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何樂思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名較為優秀的講解員,不僅評上了中級職稱,并且獲得了2014年廣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牌講解員”大賽全區第一名的好成績。“很多人認為講解員的工作是吃青春飯,但我越干越喜歡。”何樂思說,成為一名專家型的講解員是她今后的努力方向。把講解工作納入科研范疇,把宣教功能放在與文物保管同樣重要的位置,方能給講解員寬廣的成長空間。

廣西博物館協會社教專委會主任唐春松表示,講解員的工資待遇僅靠博物館自身財力較難解決,或許可以探索利用與企業、社會的合作,引入社會資本,提高講解員的待遇,因為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趨勢之一。周天游建議,除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及新科技、新設備提供的自助式講解服務外,博物館還可以聘請退休的教授、學者等來擔任講解員,這種高知識容量的講解會帶給觀眾更加完美的博物館體驗。

(秦毅執筆  參與采寫:郭凱倩 張瑩瑩 蘇銳 張建友)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 宅男网免费在线无毒不卡 |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