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中國科幻最缺多元產業生態鏈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6-05-16

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入圍雨果獎,其意義不只在于這一事件本身,有評論說,這讓劉慈欣的《三體》不再是孤膽英雄,讓大眾對中國科幻的關注,從一個焦點,逐漸擴大到整個群體。郝景芳、陳楸帆、寶樹、飛氘等一批年輕的科幻作家日前加盟果殼網旗下“未來科幻大師工作坊”,今天將在北京展開首期活動。

對于中國的科幻產業來說,這是一次將產業鏈上各方人士聚到一起共同創作的“試水”。有專家認為,科幻不僅僅是小說,更應該是一個多元的生態。這個生態需要一批成熟的創作者,需要導演、編劇、美術設計等許多崗位,以及一整條健全完善的產業鏈。而中國的科幻產業目前缺少的,是產業鏈中各環節的思維接軌,以及各細分領域的專業人才。

讓產業鏈各環節思維“接軌”

隨著《三體》改編的舞臺劇和電影將在今夏陸續亮相,中國科幻產業化的齒輪,也似乎已經開始隆隆轉動。立項的中國科幻電影數量,在前年還是個位數,去年達到近百部。

然而,科幻產業市場的突然打開,卻也讓優質原創內容的匱乏凸顯出來。中國目前除了劉慈欣以外,盡管還有幾十位不錯的科幻作家,仍然遠遠無法滿足巨大的內容需求。《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和科幻作家韓松不止一次提及,中國科幻文學的后備力量不足,許多年輕作者創意較為陳舊。國內每年出版的原創科幻小說數量不足100本,而美國科幻界一年大概要出版1000多部小說,差距顯而易見。

與之相對應的另一大癥結,是大量產業開發環節人員與科幻的“脫節”。在缺乏科幻思維的情況下,如何畫出相應的動漫場景,如何進行電影剪輯,都是環環掣肘的問題。韓松舉例說,某些涉及機械題材的國產科幻電影,因機械設計上的問題導致科幻感較弱。導演、編劇在理性思維上的欠缺,導致電影在場面、情節邏輯等多方面表現出科學上的幼稚。

未來科幻大師工作坊負責人、科幻評論家李兆欣說:“很多其他國家的科幻產業有比較成熟的體系,他們有專門的經紀人、地區性的科幻組織和寫作團體,科幻與音樂等其他藝術的跨界也十分常見。”在科幻產業生態中,作者的任務不只是講好一個故事,還需要與尖端的科學思維掛鉤,同時也要跟產業改編、藝術實現的思維接軌。因此,工作坊把與科幻有關的、不同行業領域的人都拉到一個平臺,讓大家在思維的溝通和激蕩中合作創作。

產業開發需要更多細分人才

超人與蝙蝠俠的戰役剛剛落幕不久,美國隊長與鋼鐵俠又硝煙乍起。如今,在全球的銀幕上直接可見的,是一個個科幻IP驚人的資本兌現。國內科幻IP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據業內人士透露,科幻小說的改編版權費在近3年中漲了十多倍。

某編劇經紀平臺創始人朱博文說,科幻題材具有非常高的商業價值。一方面,國外科幻大片的賣座證實了觀眾對這一類型片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從IP投資的角度考慮,科幻尤其適合做影游聯動,較之于都市言情、冒險等題材,更方便進行游戲業務的延伸。

目前,國外已經形成了幾種主流的科幻產業發展模式,比如美國主要依靠電影,每年的票房前十名中有一半是科幻影片,而日本科幻產業的重心則在動漫。“中國不一定要走他們的路。比如我們從游戲、期刊起步,從過去證明是成功的,接下去也可以繼續把這些核心市場做好,再進行周邊的嘗試。”北京師范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巖說,國外科幻產業的模式不盡相同,最重要的是分析各國的經驗,跟中國的情況進行比對,考慮合適的盈利模式。《三體》的改編,就是“影游聯動”的一個典型案例。在吳巖看來,《三體》IP開發商游族網絡的更大野心可能不在于電影,而在游戲。

不過,IP改編授權有年限,在這波科幻IP購買熱潮之后,如何及時、系統地進行開發,仍是許多人擔心的問題。“產業的整體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比如熟悉科幻的導演和編劇、科幻畫家、概念設計等,但這些領域的人才都太少了。”吳巖說,國外的科幻產業業已成熟,對于新人來說有大量的實習機會,但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一些普及科幻知識、創意的培訓,以及這些科幻細分領域的大展、大賽。(文匯報)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AV元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