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年的觀察、學習、鉆研,倪世杰的作品以其獨特自然的風格,別拘一格的創意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本不抱著希望送去評選的作品往往卻出人意料地獲得獎項。這大大地鼓舞著倪世杰在創作的道路上堅持前行。如今,倪世杰已記不清自己參加了多少場展會,拿過多少個獎項。其作品《高山流水》榮獲2011年第四屆中國(南寧)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伏虎尊者》榮獲第六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全國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金獎;《心中佛》、《九蓮觀音》分獲2000年第二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賽銀獎、優秀獎;《珍珠觀音》獲2001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獎;《九品蓮花觀音》、《降龍伏虎》分獲2004年中國民間雕刻、陶瓷、剪紙藝術大師精品賽金獎、銀獎;《借東風》獲2007年中國惠安國際石雕石材博覽會“惠藝杯”銀獎;《蘇武》、《威》獲2008年中國首屆海絲工藝品博覽會“海絲杯”兩個金獎;《禪》、《琴韻》分獲2008年第二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銀獎;《幸?!帆@2010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銅獎;《悟道》、《福從天降》分獲2011年中國“海峽杯”木雕精品大賽銅獎、優秀獎;《樂逍遙》獲2011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雄風》獲2011年第四屆中國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首屆“星火杯”中華文化藝術大師藝術珍品大賽銀獎。
文化藝術無界限。在創作的取材上,倪世杰從不拘泥于傳統題材。在他的雕刻藝術展廳,我們還看到了他新近創作的精品力作,絲毫不遜色于獲獎作品,如《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木雕藝術創作中,倪世杰認為一件好作品的誕生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藝和較高的藝術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理解和靈性。他說:“有時朋友們會問我,‘為什么有些作品,你只用聊聊數刀,就做完工了’。我說‘當我看到這塊木料時,首先取其神氣,然后再溶入個人的藝術思維,在這塊本來就有神氣的木料上,進行藝術加工。’”他指著我身邊的一座雕刻說:“這尊雕刻叫“悟道”,取材于一塊朽木。正是這一塊朽木原有的自然,賦于整座雕塑的神氣。”他接著說:“如果我們把別人認為腐朽的東西全部剔除掉,再去雕塑一尊佛像,顯然不如去找一塊完好的圓木更具有意義。但我保留了原有形態,再根據這個形態,對某個部位進行重點加工。于是,一尊自然與藝術隨性相融,更彰顯生命的雕塑就完成了!”“這就是我要的自然與藝術之美!”他說。
在倪世杰看來,一件木雕藝術品,最重要是選木,然后根據木塊造型,進行一次深刻的思想勾勒,從中尋找藝術與自然的相融點,以最少的刀工來體現其木質的價值,這才是最理想的藝術品。有人說朽木不可雕也,其實,有些朽木有著無法取代的藝術性!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謝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