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政策解讀 > 內容

努力開創文化產業工作新局面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6-07-05

在建黨95周年前夕,文化部2016年全國文化產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關鍵節點上,文化部作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重要文化產業工作會議。會議在總結“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強化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積極研判形勢,錨定瓶頸性問題,明確發展方向和路徑,堅定了實現文化產業在“十三五”期末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戰略目標的信心和決心,是一次統一思想的研討會、邁向新階段的動員會、明確新任務的部署會。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5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3.82%,且增速一直高于同期GDP增速。就發展趨勢而言,文化產業在“十三五”末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希望很大。

支柱性產業作為黨和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提出的戰略性目標,絕不僅指5%這個定量目標,而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綜合多元的目標體系。正如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講話中所指出的:“十八大明確把‘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因此,這就要求文化產業要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進入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抓住又一次極為有利的重大戰略發展機遇期。

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就意味著必須加強頂層設計。雖然歷經多年發展,但文化產業畢竟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產業門類,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科學的規劃付之闕如等都是制約發展的瓶頸性問題。因此,文化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工作,以及“十三五”文化產業專項規劃的制定,都是必須優先考慮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意味著要更好地把握好政府角色定位。在經濟新常態下,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要履行好引導和監管調控職能,厘清市場與政府作用的邊界,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尊重市場規律,最大限度地釋放市場和企業的活力,使文化產業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發展起來。

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意味著要有更高的文化生產力。盡管文化產業已經具備相當規模,且已成為匯聚資本、技術、人才等多種生產要素的熱點產業。但客觀地說,我國當前的文化生產力水平并不高,其主要表現是文化內容的生產效率不高,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還不夠豐富。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強化創新意識,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在供需兩端發力,推動要素整合能力,推動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文化產業新動能、新業態、新高地,并最終整體提高文化生產力。

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意味著要進一步夯實文化產業的工作基礎。總體來看,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公共服務、數據統計、內部建設等基礎性工作還很薄弱,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科學、有效、及時的文化產業數據統計制度是文化產業基礎工作的重大薄弱環節。這些基礎性工作都必須在“十三五”期間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

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意味著文化產業必須找準發展的突破口。對于當前的文化產業發展而言,抓住“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拉動和擴大文化消費,優化文化產業的區域布局,推動融合發展,應該成為推動文化產業成長為支柱性產業的突破口。

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必須更加積極進取、主動作為。從總體來看,文化產業工作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綜合經濟部門“顧不上”、文化部門“跟不上”的現象,這就要求各地文化部門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研究,加強對本地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把握,特別是要掌握好、利用好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爭取各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支持。

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文化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取決于所有文化人的擔當、胸懷和努力,只有堅定信念,并肩而行,方能抓住新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使文化產業走上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謝自旋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 | 尤物视频在线国自产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 |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