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長城、三亞亞龍灣等地因電影《非誠勿擾》而吸引了大量游客光顧
搞活城市創意產業,要善于利用和巧借,利用各種文化遺產,巧借各種文化形式。電影文化就是值得創意產業利用和巧借的重要資源,以下是筆者多年研究總結的幾種基本巧借模式。
有助于激活特色文化
某些電影有意無意地反映了某個城市所屬區域的特色文化,這種特色文化可能是沉寂的甚至要瀕臨滅絕,但因為某部電影的獨特傳播作用,其名聲被迅速放大,原本沉寂甚至瀕危的狀態被激活,煥發出嶄新的活力,成為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源頭活水。他們或開拓了城市創意旅游,或促進了城市主題公園設計,或促進了城市創意產品開發,或促進了城市其他創意服務業的發展。
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劉三姐》(1960年),激活的就是廣西的山歌、山水、繡球等特色文化。從世界范圍或全國范圍來說,這三種特色地域文化先前并不廣為人知,處于沉寂狀態,也并未發揮出其產業價值。經由電影《劉三姐》的廣泛播撒,現在已成為廣西文化亮麗的名片,桂林、南寧、百色等多座廣西城市紛紛以這些特色文化作為城市創意產業的基本符號。
在桂林,城市創意產業做足了山水和山歌文化的文章,山水實景劇《印象·劉三姐》十年不衰、火爆異常,桂林劉三姐主題文化公園游人如織,桂林大旅游格局基本構建完成。在南寧,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為南寧城市名片之一,大型風情歌舞秀《錦宴》塑造出有情有義的壯鄉風情,“一聲所愛、大地飛歌”新民歌選秀活動成為新的文藝熱點,南寧轄縣武鳴三月三歌節已成為推動當地多種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電影《五朵金花》對白族民俗風情文化的激活,直接影響了云南大理市甚至昆明市的城市創意產業;張藝謀的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激活了秦始皇墓葬文化或者說秦俑文化,直接促進了西安市城市創意產業的發展;根據日本歷史小說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編的電影《敦煌》激活的是當地石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響了甘肅敦煌市的創意產業;電影《肯尼迪》激活了事發當地塵封的歷史文化和記憶,最后影響到美國達拉斯市創意產業的發展;電影《哈利·波特》激活了流傳于歐洲的古老魔法文化,促進了倫敦等城市創意產業的發展。
愛情電影撬動體驗消費
電影需要在特定的空間演繹,經典情節需要結合相契合的空間環境。這些空間相當一部分屬于城市空間,公園、酒店、標志性建筑、街道、城市風景等,都有可能成為電影故事的演繹空間。當電影中的浪漫、唯美、奢華、凄美、純潔的故事氛圍和這些城市空間融為一體時,激起觀眾的體驗欲望,希望能親自到相關場景中感受電影般的氣氛。電影浪漫演繹—引起受眾感動—產生體驗渴望—城市空間增值,這種作用模式正是電影影響城市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
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1》里面主人公秦奮和梁笑笑的愛情故事主要以日本城市北海道作為背景。北海道這座城市是這個浪漫故事的見證者,藍色的大海與電影主人公愛情中的孤獨與憂郁相契合;北海道開闊的街道,大面積的草地和花圃等城市風景又和故事的浪漫氛圍相契合。以北海道為舞臺的《非誠勿擾1》在中國熱映后,吸引了大量慕名前往影片外景地的中國游客,一邊旅游看風景,一邊體驗電影中的浪漫氛圍。日本北海道市成為吸引中國游客的熱門旅游目的地,馮小剛的電影顯然立了大功。
馮小剛導演深諳電影與城市間的辯證法,在《非誠勿擾2》中,北京市的慕田峪長城、潭柘寺、銀泰中心、紫竹院、歡樂谷、798藝術區,還有海南三亞市亞龍灣鳥巢度假別墅等城市風景都成為浪漫故事的演繹場地。比如慕田峪長城那里的一段戲,夕陽西斜,舒淇身著白衣,裙角飛揚,楚楚動人,落日余暉勾勒出她美麗的輪廓。葛優一身休閑裝扮,單膝跪地手舉求婚鉆戒,樣子頗為虔誠。長城蜿蜒在群山峻嶺間,飛鳥不時掠過,在暖黃陽光的映襯下……可想而知,隨著電影的熱播,這樣的風景會紛紛增值,成為所在城市創意旅游的熱點。
這樣的作用模式,多見之于城市愛情題材電影。又如《山楂樹之戀》之于宜昌,《杜拉拉升職記》之于日本富士山所在地靜岡縣、泰國芭提雅市,《將愛情進行到底》之于法國波爾多,《羅馬假日》之于羅馬,《卡薩布蘭卡》之于卡薩布蘭卡等。在這些案例中,電影與特定城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電影中嵌入城市景觀,城市景觀被電影賦予浪漫光環,城市景觀又被電影廣告宣傳。于是,在電影的影響和作用下,該城市創意旅游業得以發展。
電影傳遞時尚生活方式
電影是一種時尚藝術,具有時尚文化屬性。正如學者王一川所言,“電影畢竟并非簡單的教化工具,而是時尚的藝術,從而需要扮演社會時尚泉眼的角色,堪稱時尚的發動機。”電影本身、電影里的服飾、道具、飲食、音樂、舞蹈、場景、臺詞、演員等都可能成為時尚文化元素影響著城市市民生活,也影響著城市創意產業。在這一模式中,電影里的時尚元素被嫁接到城市里的一些服務行業或商貿活動中,使原來的服務行業或商貿活動升級換代,在文化創新中獲得產業增值。
比如一些城市的婚慶公司,善于創新,善于借助電影時尚元素,獲得婚慶創意靈感。《暮光之城》、《哈利·波特》、《綠野仙蹤》、《饑餓游戲》、《長發公主》、《愛麗絲夢游仙境》、《奪寶奇兵》、《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電影里的婚禮場面都可能是他們婚慶菜單上的選項。這些公司能按照新婚男女的要求,將他們所選擇的婚禮模式按照電影中的精華進行時尚再現。誰又能想到,《非誠勿擾2》里面李香山和芒果獨特的離婚典禮場面,竟也被當做時尚元素去創意和創業,2011年,5月8日,河北省石家莊5名“80后”女性創辦離婚儀式公司,為離婚的人提供離婚典禮,備受關注。
電影里的服裝可以成為創意之源,比如“花樣年華”旗袍店。電影片名可以被嫁接到房地產項目甚至餐廳里的菜譜上,在一些城市的電影主題餐廳,像《瘋狂的石頭》、《滿城盡帶黃金甲》、《沒完沒了》、《一條名叫旺達的魚》等都成為創意菜。甚至電影臺詞也可能成為時尚創意的來源。在北京798藝術區,有不少印有電影臺詞的T恤衫、鼠標墊、徽章等創意產品。
學者周憲認為:“在消費社會中,人們是通過他人可見的消費行為及其消費品來建構自己身份的。借助可見的消費行為和特殊商品的占有與展示,消費者顯示并強化了特定的社會身份和地位,以區別于其他人。”城市創意產業對電影中時尚元素的嫁接和利用,看準的其實就是消費社會中受眾視覺性消費、符號性消費、炫耀性消費的心理。
影像奇觀的真實再現
電影從誕生之始在人們心目中就有一種奇觀性,即使最初的電影只是忠實記錄某個生活片斷,在觀眾看來也是不可思議的奇觀。奇觀性一直是電影之所以存在的重要標示。這種奇觀性尤其體現于數碼時代的電影,數碼技術和電影的結合造就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科幻奇觀、童話奇觀、驚悚奇觀、恐怖奇觀。電影中的奇觀刺激了觀眾的體驗欲望,于是奇觀景象從電影銀幕走出,走向城市創意產業。一些城市的主題公園、游樂項目紛紛復制或模仿電影奇觀,滿足市民及游客刺激體驗的同時,獲得產業贏利。
迪士尼樂園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其秘訣之一就是在其主題公園復制其經典動畫電影中的童話奇觀。迪斯尼公司總會先創造出轟動影視界的動畫電影,然后在迪士尼樂園中讓這些虛擬的動畫影像奇觀變成現實。例如1930年的《白雪公主》、1940年的《木偶奇遇記》、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1994年《獅子王》、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1998年的《花木蘭》等。在園中游覽,奇怪、新穎、驚險、激烈的情景和人物,會使游客忘掉現實,進入另一個童話奇觀世界。
日本大阪環球影城之所以成為城市創意產業的典范,就在于它的電影奇觀復制與模仿創意。在這里,《侏羅紀公園》、《大白鯊》、《終結者》等美國大片中的諸多奇觀可以讓游客感覺刺激過癮。而中國主題公園的開山之作——深圳世界之窗,在數碼時代也非常注意創新,不再滿足于靜態縮微景觀的簡單呈現,而是大量采取了現場表演、歌舞劇、刺激冒險游樂項目等來讓游客獲得奇觀體驗。
影像奇觀仿真模式其實昭示著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那就是創新與高科技的結合。文化產業雖然與“內容產業”“知識經濟”等密切關聯,但實際上,其變革與進步的關鍵往往是科學技術的突破。對于影像奇觀的模仿與復制,依賴的就是高科技,體現的就是文化與高科技的結合。
(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