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樂山,不得不提到旅游。這座年接待國內外游客近4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500億元的城市是西部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和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資格的公共文化主陣地。近年來,借助旅游資源,樂山將公共文化、民俗非遺、文化產業等融合發展,賦予這個城市更多的文化內涵。
8月20日晚,大型表演晚會《圣象峨眉》在峨眉山市大佛禪院景區象城大劇院上演。來自河南的觀眾趙真真表示:“晚會效果很好,讓我們對峨眉山的自然與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如今在樂山市,爬完峨眉山后,晚上欣賞一場獨具地域特色的表演晚會已成為很多游客的選擇。
坐擁一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和兩個5A級景區等優質旅游資源,樂山把文旅融合發展放在了首位。除了將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產業優勢之外,樂山每年舉辦的系列文化活動也成為展示城市文化的載體。
“特色文化是推動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對于推動樂山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義。”據樂山市文廣新局局長謝曉明介紹,除每年的“佛文化之旅”外,峨邊彝族自治縣圍繞彝族“甘嫫阿妞”文化,推出彝族選美、搶婚等多個傳統民俗活動。
自2014年起,峨邊還充分利用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的契機,活態展示、銷售省級非遺“峨邊彝繡”產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哈曲鄉解放村村民阿魯提烏說,通過旅游景區展示,她們還與成都一家公司簽訂長期加工協議,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樂山各地正在向非遺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投來越來越多的目光。”樂山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周玉容說,目前,樂山彝族手工刺繡、夾江年畫等非遺產品已常年進入樂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區展示銷售。
樂山文化旅游業的發展,還讓昔日只在鄉間壩頭表演的節目陸續走出“深閨”。“以前只是在田間地頭表演一下,現在樂山的很多旅游節或活動,我們都會受邀參加。”國家級非遺項目沐川草龍的傳承人之一陳煥彬告訴記者。樂山非遺文化的身影還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外的重大文化賽事中,沐川草龍參加四川省第四屆旅游發展大會“龍騰三江”民間文藝巡游;峨眉武術在香港國際武術大賽中大放異彩;夾江年畫更是走出國門,與加拿大恩瑞斯藝術團進行文化交流互動……
此外,樂山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構建的公共文化服務系統不僅讓百姓樂在其中,也留住了大量游客的身影。“五一”期間,“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車”——“樂藝大舞臺”文藝社團交流展演精彩上演。5月26日,樂山市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車”通過文化部的驗收評審。此外,樂藝大舞臺、歡樂假日等特色群眾文化品牌也不斷涌現。據統計,近兩年,樂山共實施公益展演展覽960多場。
目前,樂山已陸續出臺公共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并根據實際擬定了具體發展措施。其中,已編制完成的《樂山市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體系示范區規劃(2015—2017)》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構建“國際旅游目的地”結合,打造以市本級和11個縣(市、區)主城區為中心的12個重要節點共同構成的“四大主題文化圈、四大文化走廊”,形成政府主導、各方參與、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建設格局。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