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產業智庫 > 內容

晉江研發全球首條晴雨傘中棒自動組裝線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7-03-17

研發人員查看傘骨自動組裝線生產狀況

核心提示 外貿訂單每年以10%-20%的速度流失,而人均工資卻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這便是晉江制傘業近年來面臨的真實困境。然而,就在不久前,一條為傘企研發的全球首條晴雨傘中棒自動組裝線讓行業為之一振。由13個配件組成、人力成本占比最高的中棒(傘桿)生產環節,如今在一臺設備上就能自動完成。

7-8秒自動組裝 可節省90%的用工量

上槽、中槽、滾球、彈片、外螺紋、鋼珠……13個零配件按操作順序依次投入9米長的自動組裝線,機器的另一端,每7秒多便能成型一根中棒。

在晉江市東石鎮蕭下村的一個車間里,這臺由浙江大學核心技術團隊與晉江本土制傘企業合作研發的設備第一次在媒體和小部分企業面前展示了自己的精準和效率。自去年11月到達晉江,接受調試的這幾個月以來,在附近制傘廠上班的工人們或許早已和它打過照面,但他們不會想到,或許不久后自己干了幾十年的工作就會被眼前的這臺機器所取代。因為,這樣一臺設備能取代12個熟練工人,可節省90%的用工量。

“制傘業幾乎是目前晉江所有傳統優勢產業中勞動密集度最高的一個產業,它有上百道工序,很多零配件又很小,長期以來只能依賴人力。特別是中棒環節,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工成本占比高。”晉江聚贏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尙說。

如果這條晴雨傘中棒自動裝配線能大規模應用于晉江制傘業,無疑將為晉江傘界帶來一次“革命”。

破解行業困局 重塑晉江傘外貿競爭力

晉江東石鎮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傘業聚集地,被譽為“中國傘都”。自上世紀80年代打開外銷市場以來,東石鎮便一直掌握著外貿傘的話語權。中國日用雜品工業協會制傘專業委員會會長蔡卓燐告訴記者,在這個65平方公里的小鎮上,遍布著大大小小200多家制傘企業,年產值達40億元左右,其中95%以上產品均為外銷。

“晉江傘一直以中高端產品為主,同時也為浙江、深圳等地提供大量各種檔次的傘骨配件,在東南沿海地區逐漸喪失人工成本優勢的當下,每年都有10%-20%的訂單流失到內地或者東南亞國家。”制傘是利潤微薄的行業,企業普遍依靠價格競爭,多年從事制傘業的當地一家制傘企業的負責人道出了行業的困境。據介紹,由于沒有合適的自動化設備可用,即使是當地最知名的制傘企業,在生產工藝流程上,跟中小企業也并無太大差別。

作為全國制傘專委會會長的蔡卓燐在百忙中抽空趕來東石。他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作為行業的“觀察員”,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太陽城(廈門)戶外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他也在尋找合適的智能設備,對自己的工廠進行自動化改造。

“在中棒組裝之前的工序,幾乎都已經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了,就差這個占用人力最多的環節,技術層面一直難以攻克。”蔡卓燐透露,在此之前,他已嘗試聯系國內多家機構進行合作研發中棒自動組裝設備,均以失敗告終,而眼前的這臺設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這臺設備雖然還很新,但對企業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可以以它為基礎,進一步導入自動化,研發更高級的功能,來鞏固晉江整個制傘產業。”

深化上下游合作 實現整個制傘車間智能化

這樣一臺設備的成功研發并非偶然碰撞。隨著產業創新轉型的深入推進,這幾年,晉江大力構建完備的創業創新生態,推動創新要素資源加快集聚。在此背景下,2013年年底,浙江大學教育部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創新中心被引入晉江,并成立了教育部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中心晉江分中心。

“一開始我們的研究方向是民用機器人,后來發現跟晉江的產業結合度不是很高,2015年才跟當地企業合作成立了聚贏公司,開始將研發方向轉向制造行業智能化改造。” 浙江大學教育部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中心晉江分中心主任、聚贏數控副總經理吳尚說。

2015年,作為項目帶頭人的浙大張東亮博士帶著10多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包括1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3名工程師等)多次來到晉江調研傘業,最終選擇與晉江當地傘企合作研發智能設備。作為晉江本土培育起來的科創企業,聚贏數控去年入選晉江市高層次人才“海峽計劃”創業團隊,并在入駐晉江3年后交出了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這是團隊在晉江成功研發的第一款產品。”

吳尙表示,智能裝備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產業,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尋找產業痛點,采用市場化運作機制,對研發人才實行股權激勵,充分調動團隊積極性。

不過,在吳尚看來,目前只是邁出了傘業智能化改造的第一步,“首先,這臺設備自身的生產效率還會繼續提升;其次,它目前能實現的還只是單機智能化,第二階段我們還要繼續研發傘骨、傘架,最終實現整個制傘車間的智能化管理。” 吳尚透露,除了繼續推進傘骨的智能生產研發外,公司還計劃在晉江建立傘配件智能裝配示范基地,同時向紡織、鞋服、建陶等傳統制造業的智能生產改造邁進。(記者 劉倩文/圖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日韩日皮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AV乱码二区三区涩涩屋 | 一级少妇a在线播放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日本美女一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