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幻想15》
初春,熱門游戲改編的電影扎堆來襲,然而票房和口碑都很難一致。
去年,好萊塢游戲改編電影《魔獸》、《憤怒的小鳥》在中國內地市場上斬獲了不錯的成績,今年3月,《生化危機6:終章》、《刺客信條》和《最終幻想15》三部游戲改編電影上映。
截至昨晨,《生化危機6:終章》票房已經累計10.64億,成為繼《魔獸》之后又一部票房過10億的游戲改編電影。但游戲改編電影在口碑上大多一般,甚至遭詬病。《刺客信條》豆瓣評分只有5.5分;《生化危機6》也僅6.8分,在整個系列中的評價并不突出;剛上映不久的《最終幻想15》,7.3分的成績算是三部中評分最高的。
為何享譽世界的熱門游戲,改編電影之后卻難以令人滿意?如何拍出一部既繼承游戲精髓,又保證電影品質的作品? □法晚
影游體驗不同
■電影市場觀察者/蔣勇
其實大多數游戲改編的電影口碑都不算太好,口碑很差的原因是游戲的娛樂體驗和電影截然不同,電影是故事片,是單向的傳遞過程,電影銀幕一黑,觀眾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看。而游戲很多是主觀鏡頭,游戲有意思的是玩家的參與感,這是兩種不同的體驗,這就要求兩者對故事的要求不一樣,即便是有好的體驗,沒有好的故事改編也不行。
把游戲改編成電影,既要遵循很多玩家的要求,符合他們對于游戲的期待,又要兼顧到影迷們注重電影的體驗,改編兩方面都要兼顧到,并不是很容易。關于游戲改編電影,國內有一種說法是“影游互動”,電影和游戲互相起到輔助的作用,很多人會因為電影的上映再去玩一遍游戲。
對于非游戲玩家來說,去看一個游戲改編的電影需要具備一些背景知識,譬如《魔獸》。
創新意識不夠強
■時評人/韓浩月
游戲改編電影在國外賣得都不好,中國觀眾為什么會喜歡?是大片心理起作用,還有中國觀眾很認可情懷牌,這些元素都促使中國觀眾愿意去消費。
游戲改編電影有個先天優勢,好玩的原因在哪里很明顯了,只需要把游戲好玩的地方拿過來放到電影里面,再加上故事的好看,就會贏得玩家和觀眾的認可。但改編游戲的電影創作者并沒有跳出游戲思維,在創新意識上還不夠強,所以常會遭詬病。
這就要求電影編劇和導演從游戲里抽離出屬于電影的那部分,用電影手段加工再創作,再加入游戲迷們喜好的元素。真正用心做游戲的這批導演在人文素養和格局上還不夠開闊,掌控不了這個題材,如果交給電影大師,用另一個角度改編,也許會更好。
很多游戲開始之前的劇情介紹很炫,片頭畫面和文字介紹都非常有趣,打斗很花哨,沿用這個思維,游戲怎么吸引人就怎么做,只去放大游戲中好玩的東西,滿足喜歡視覺沖擊或者直接感官刺激的這部分觀眾,也算是成功的。
游戲改編很依賴主演
■編劇/滿囤兒
游戲改編是很依賴主演的,就像很多人因為朱莉才記住了《古墓麗影》,如果《刺客信條》沒有了法鯊,可能口碑更慘。只有《魔獸》是去明星化的,但從票房上來看,前期雖然很猛,但缺乏后勁。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刺客信條》的后勁會稍微好一些。
游戲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在《古墓麗影》時代,游戲的技術表現力差,弱于同一時代的電影。而近些年,游戲的發展非常迅猛,很多在視覺表現力上強于電影,甚至已經超越了二線的動作片,這也是游戲改編電影受限的原因。
著名的游戲改編電影系列《生化危機》之所以火了那么多年,是因為它已經不算是游戲改編電影了,算是一部真正的電影系列,脫離了游戲,因此它的玩家和影迷之間的分歧還是挺大的。整個系列女主角都是同一個人,不少影迷也是沖著這個超級英雄似的女主角才來。從游戲改編電影這個層面上來講,這部影片蛻變成了真正的電影系列,培養了自己固定的影迷,這也是其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原因之一。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