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因陶瓷而聞名,陶瓷因版權保護而創新發展。德化陶瓷歷經幾千年風霜,今天依然窯火不熄、蓬勃發展,2016年產值199.5億元,這得益于上級版權部門的關心支持,得益于德化歷屆縣委、縣政府一以貫之重視《著作權法》的學習普及,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得益于陶瓷企業能夠運用《著作權法》維護合法權益,注入創新動力,得益于行政、司法等部門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著作權法》為企業保駕護航,促進了陶瓷產業健康有序持續發展。版權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在全省做到“五個第一”,即:獲得全省第一個版權就地辦理省級權限,發布全省第一份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成立全省第一個縣級版權協會,設立全省第一個縣級版權咨詢服務公司和知識產權庭,成立全國第一個陶瓷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基地。獲評省知識產權強縣、首個版權示范園區和全國版權保護示范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中國版權金獎保護獎,圓滿完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國家版權局“全球第二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調研項目,于2015年6月和2016年11月先后在廈門、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聯合發布《版權保護促進中國德化陶瓷產業發展的研究》(中英文版),向全球推廣陶瓷版權保護“德化經驗”。
目前,德化建立并形成了行政+司法+協會“三位一體”的版權服務保護體系。
一是政府主導。①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出臺獎勵措施,鼓勵社會加大創新,申請版權和專利。2011年以來,累計兌現版權保護等獎勵9400萬元,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5家企業被列入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2家企業被確定為市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②健全版權執法機構。率先成立縣版權局、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加強執法監管,保護企業合法權益。2011年以來,共受理侵權盜版案件72件,涉案金額1568萬元,受理案件全部調處結案。③培養傳承保護人才。創辦全國唯一一所由縣級財政支撐辦學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培養陶瓷技藝傳承人才6000多人。④注重宣傳教育引導。建成全國首個陶瓷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基地,建設縣陶瓷版權展示中心,編寫版權教育讀物,推進版權教育進校園,全方位植入保護版權、抵制侵權的理念。
二是司法保護。①設立司法服務機構。成立全省首個知識產權審判巡回法庭,探索專家輔助制度,針對“作品實質性相似”難以認定的技術問題,建立“專家智庫”,為陶瓷企業司法維權創造條件、提供支持。②強化訴前證據保全。在全省首推“1小時”訴前證據保全機制,凡侵權人在城區3個陶瓷重鎮的,第一時間對現場實施證據保全,1小時內作出立案決定及裁定書,遏制轉移、隱匿侵權證據的行為。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由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版權局組成的知識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開展聯合執法,形成保護合力。2014年以來,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77件、訴前證據保全案件84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9000多萬元。
三是協會推動。成立縣陶瓷同業公會、電子商務協會,制定行業維權公約;成立福建省第一個縣級版權協會,內設版權登記服務中心、版權咨詢中心、版權調解中心和版權交易中心四個中心,就地為陶瓷企業辦理版權登記。目前,擁有版權協會會員366家,占全縣陶瓷企業總數的22.2%。自2001年開展版權登記以來,免費為企業登記8萬多件, 2011年以來每年登記量以20%的速度增長,僅2016年版權登記數就占全省登記總量的40%。
通過政府主導、政企合力,德化陶瓷產業和縣域經濟良性持續發展。一是激發陶瓷企業創新發展。版權保護讓企業更加重視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推動陶瓷技藝傳承創新。據統計,全縣每年投入創新資金3億元以上,年開發新產品2萬多件,現在每天都有200多件新產品問世。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每年都成倍增長,2016年新增專利申請2316件,授權1412件,申請量同比增長57.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67件,國內注冊商標總量達3233件、國際注冊商標22件,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數量居全省山區縣前列,連續六屆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二是推動陶瓷產業逆勢發展。在近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我縣隨著陶瓷產品的推陳出新,市場份額顯著提升,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呈逆勢發展局面。全縣陶瓷產值、出口交貨值分別從2010年的82.38億元、67.3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99.5億元、137.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9%、12.6%。陶瓷產業成為德化的民生產業,德化日用工藝陶瓷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三是促進經濟社會“三贏”發展。由于陶瓷版權得到有效保護,激發了陶瓷企業創新,穩定了10多萬陶瓷從業工人的經濟收入,促使社會安定穩定、生態受到保護,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三贏”的集約型科學發展道路。
下一步,德化縣著重抓好三方面:一是常態化開展版權創意大賽,推動由重視版權登記數量向提高版權質量轉變,激發企業創意創新熱情。二是加強版權誠信建設,把版權侵權融入陶瓷行業誠信建設,建立守信失信獎懲機制,持續嚴厲打擊侵權行為。三是注重發展版權產業,從資金、財稅等方面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新產品,做強德化版權產業。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