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全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九條措施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現代制造業融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以下九條措施:
一、支持開展創新理念促進活動。支持各級行業組織舉辦“工業設計在行動”、“泉州市工業設計名師講堂”、“設計工作坊”等活動,每場最高給予5萬元經費補助。支持縣(市、區)舉辦富有縣域產業特色的工業設計比賽活動,經認定,每場最高給予20萬元經費補助。鼓勵行業協會或龍頭企業抱團參加境內外專業工業設計展會,每年選定1 個境外和1個以上境內知名設計創新展會,每場最高補貼10萬元組織費用。
二、支持實施設計應用輔導計劃。支持我市紡織服裝、鞋業、水暖、機械、包袋包裝、陶瓷、工藝品等行業企業引入境內外特別是臺灣、香港、德國、日本等地知名工業設計管理咨詢機構(團隊),通過設計創新優化產品,引領市場消費,提高工業設計綜合應用水平,培育以工業設計為核心的品牌企業。對與工業設計管理咨詢機構(團隊)達成一年及以上設計輔導服務、且實際接受現場輔導超過60天以上的企業,按其輔導費用的30%給予補助,單家最高不超過20萬元。
三、支持開展設計項目服務外包。鼓勵我市紡織服裝、鞋業、水暖、機械、包袋包裝、陶瓷、工藝品等行業制造業企業與境內外特別是臺灣、香港、德國、日本等地工業設計機構深化合作,提高產品開發的資源整合運用和集成創新水平。對與設計機構達成1年以上深度合作合同,且每年實際業務發生額在50萬元以上、帶動產品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按設計服務費的20%給予制造企業補助,每家企業年補助額不超過30萬元。對與設計機構達成的單項超5萬元的設計外包,且帶動產品銷售100萬元以上的,按每個成交合同實際發生額的10%給予制造企業補助,單項獎勵最高不超過5萬元,每家企業年度獎勵總額不超過20萬元。
四、支持企業參加設計創新比賽。對在德國IF獎、德國紅點獎、美國IDEA獎、日本優良設計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等國內外知名的工業設計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或金、銀、銅獎)的項目,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并對其后期的應用推廣給予大力支持。
五、支持培育發展工業設計機構。支持創建工業設計中心,對市域內經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工業設計中心,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認定獎勵;對市域內首臺(套)達到國際技術水平、原值超過1000萬元且對外提供服務的3D打印設備,給予建設單位一次性100萬元的獎勵。同時,對在我市注冊的工業設計法人企業,實施2年期限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即征即獎”政策,扶持本地專業設計機構發展壯大,獎勵資金須用于3D快速成型、色彩研究、材料應用等方面投入。
六、支持引進高端設計機構入駐。對落戶我市的國家級設計創新中心(基地)、國家級院士工作站等,最高給予50萬元啟動資金補助;對清華美院、中國美院等國內工業設計領域較為突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臺灣浩瀚、北京洛可可、深圳嘉蘭圖、杭州凸凹、上海木馬等境內外頂尖工業設計公司來泉創辦工業設計機構(或分支機構)的,最高給予50萬元啟動資金補助,并享受本地工業設計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七、支持創建工業設計產業園區。對市域內符合條件的工業設計專業園區硬件設施建設或改造費用進行適當補助,每家最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通過“三舊”改造、市直部門搬遷、城區企業搬遷、關停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等騰出土地用于工業設計產業園區、主題樓宇等載體建設,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在用地上給予傾斜和政策支持。鼓勵各縣(市、區)根據各自產業發展布局,建設具有縣域產業特色的工業設計產業園區,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形成區域性工業設計產業和成果轉化的輻射中心。
八、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業發展。發揮市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共擔資金杠桿效應,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設計領域高層次人才創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對在我市工業設計領域創業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歷者、知名設計師等高層次人才,經認定后,除享受我市關于引進人才各項優惠政策外,另提供最高100萬元、兩年期限的免抵押創業貸款;對在我市工業設計領域創業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者,經認定后,提供最高50萬元、兩年期限的免抵押創業貸款。
九、支持開展工業設計在職培訓。對企業高管人員(含設計總監)參加我市組織或推薦的“工業設計高級研修班”活動的,培訓費用按5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萬元/人;聯合高等院校開設工業設計師在職培訓班,每期給予組織方不超過5萬元的補助。
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以上九條措施的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快促進我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
九條措施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效期2年。具體事項由泉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負責解釋。
來源:泉州文化產業網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