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一座文明且有溫度的宜居宜業之城。
為守護好長達64公里的美麗海岸,在石獅市黨委政府的推動下,美麗海岸志愿者協會于2015年成立。兩年后的今天,該團隊發展到220多人,累計清理海岸垃圾700多噸。
隨著文明節儉新觀念、新風俗深入人心,海葬作為喪俗改革的重大突破,得到越來越多石獅市民的支持。據不完全統計,自1998年以來,石獅已舉辦了4000多例海葬。 (李榮亮 攝)
石獅文明婚禮引領新風尚
當下的區域發展競爭,已提升到城市文明建設的綜合比拼。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級)、中國十大活力縣級城市、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國家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生態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中國休閑面料商貿名城、全國首批新農村建設特色縣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及福建省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知識產權強市……一個個光環為石獅在百舸爭流的新一輪發展中攢足了底氣。
傳承文明,接續未來,這座拼搏之城正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當成己任,掀起文明新風,其創建主體已從黨委政府轉向社會各界的全民參與——企業家、志愿者、市民群眾等積極引領文明新風,使石獅不斷演變成一座文明且有溫度的宜居宜業城市,處處綻放文明之花。
新風行動點亮文明之燈
近日,石獅鴻山鎮伍堡村九旬老人蔡紅霞過世,其子王書同按照村規民約,5日內就辦完母親喪事,并與兒子王春風協商,將節省下來的30萬元捐給村里建設道路。此外,王書同父子還向王氏宗親會捐款3萬元作為公益資金。
這是石獅“文明新風”行動的一個生動縮影,自2015年3月起,這座朝氣蓬勃的濱海城市啟動了聲勢浩大的十大“文明新風”行動,包括價值引領、書香獅城、文明出行、垃圾不落地、莫炫嫁妝、厚養薄葬、光盤行動、美在旅途、小城大愛、誠信無價,都是從生活中的習慣出發,從細微小事抓起。
惟其小處著眼,更顯行動效果。兩年多來,石獅的文明新風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一些做法堪稱創新。例如,在“文明出行”行動方面,在泉州地區率先啟用“斑馬線不禮讓行人”、未系安全帶、開車接打手機等電子自動抓拍系統;連續舉辦五屆“以獎促管”表彰活動,全年度無交通違法車輛由2013年的3349輛激增至2017年的17106輛,增長410%,兌現物質獎勵累計1500余萬元,得到公安部充分肯定;在“厚養薄葬”行動方面,力推文明辦喪,建立超期火化審批制度,實施兩年來,3474例喪事均控制在5天內,節約資金2億元以上,捐資公益超億元;在“誠信無價”行動方面,建成福建省縣級首個“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平臺”,為24家聯動執行單位提供技術支撐,至今已曝光失信被執行人6192人,有637人主動履行義務,執行標的額達4294.81萬元,經驗做法得到全省推廣。
精神文明建設不能單靠政府唱“獨角戲”,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今年6月27日,在黨委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石獅青商會啟動了一項題為《我在石獅,我愛她》的新風行動,該項目以采訪100位石獅籍年輕媽媽的形式,通過公益宣傳,進一步傳承和發揚石獅的歷史、文化和鄉愁。青商王煒煌成為全市踐行“莫炫嫁妝”新風行動第一人,簡辦婚宴,將節省下來的10萬元捐給青商會“米蘭計劃·育苗助學工程”。另一青商林伊莎在自己的婚禮上倡導“嫁妝莫炫·婚姻無價”,不做“黃金新娘”,并捐出10萬元支持青商會“愛心圖書館”公益項目。
十大“文明新風”行動的顯著成效,吸引了全國各地兄弟城市的關注和學習,他們在考察石獅后得出的結論是:石獅的十大“文明新風”行動,從一開始就抓住了創城的“關鍵點”!群眾呼聲強烈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很快得到制止,城市文明的正能量迅速得到集聚傳播。它有別于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是石獅城市文明史上一次有意義的“創建方式的改革、群眾觀念的改革、文明行為的改革”。
專項整治守護文明之城
眾所周知,亂張貼小廣告一直都是城市治理的頑疾,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一定要解決好“牛皮癬”這個城市病。不久前,石獅市集中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牛皮癬”專項整治行動。此次行動以非法小廣告中涉及的黃賭毒、制販假證章、買賣管制刀具等違法犯罪行為為突破口,嚴厲打擊非法張貼、噴涂、書寫、散發及印刷小廣告的行為。
行動開展以來,共查處案件47起、刑拘45人,有力地震懾了亂張貼小廣告的行為。公安、城管等多部門齊抓共管,依托“屯警街面”、“1+2+N”警務區管理、“石獅公安”民生警務平臺等載體,在巡邏防控、走訪入戶和群防群治中發現線索,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為了“標本兼治”,石獅市還采取招投標的方式將市區非法小廣告的治理工作承包給專業公司,劃片包干、分段治理,推進“牛皮癬”治理的專業化,同時,在各鎮(街道)試點增設便民信息張貼欄,為群眾提供免費發布信息的平臺,從源頭上強化管控。
除了“牛皮癬”,“占道經營”也是城市管理的另一亂象。自去年推行城管重心下移以來,石獅市通過完善“市、鎮、村”三級聯動機制,持續加大對“兩違”整治力度,重點治理中心城區的“店外店”、外來流動攤販等,市容環境明顯改觀。
整治“牛皮癬”、“占道經營”,是石獅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兩個典型案例。據了解,為改善城市的硬件管理,去年以來,石獅啟動開展“消防設施”“農貿市場”“物業小區”“小型餐館”“牛皮癬和線纜亂拉”“占道經營”“停車難”“交通違法”“出租車”“公益廣告”十大專項整治提升行動。市財政增撥2470萬元,用于社區小區硬件的改造提升,補足短板,完善設施,使石獅的環境衛生考評始終保持泉州地區前列;在破解停車難問題上,試行路內停車收費,啟用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首期投放2800輛,同時開展車輛亂停亂放專項整治行動。
志愿服務唱響文明之歌
志愿服務活動是體現城市公共文明指數的一項主要指標。作為全國百佳慈善城市和福建省首批青年志愿服務行動試點,石獅充分發揮“小政府、大社會”優勢,做到“引導不包辦、統攬不包攬”,激發民間活力,一批自發成立的志愿服務組織脫穎而出,為城市文明建設增光添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個專業服務團體和297支各類志愿服務隊,注冊志愿者近1.8萬名,占建成區總人口的12%。
志愿者的無私付出使石獅成為一座有愛、有溫度的城市。石獅市“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由一批“有錢、有閑、有愛”的女個體工商戶、女民營企業家自發組成;石獅市海上義務救援隊,由熱心漁船民自發組成,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水上搶險、救援及打撈工作,保護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石獅市文化志愿服務隊,由離退休文化工作者、熱心文化事業的有識之士為骨干力量組成,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石獅市平安志愿者服務大隊,由公務員、企業家、醫護人員、教師等各行各業人員組成,在治安巡防、交通安全、平安校園、網絡安全以及大型社會活動等領域發揮作用。
科學規劃,才能優化發展。為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石獅特地聘請了北京專業團隊編制志愿服務“十三五”規劃,建設福建省首個集宣傳展示、體驗互動、培訓教育為一體的志愿服務專門展館——“石獅市志愿服務城市館暨公益孵化基地”,不斷擦亮志愿服務品牌。在這片志愿服務的熱土上,相繼涌現出了“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全國百佳志愿服務組織”——石獅市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全國優秀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石獅市青年志愿者分會、“全國學雷鋒示范崗”——鳳里公安派出所、“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湖濱街道新湖社區、“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王東育、“全國優秀助老志愿者”——林麗娜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激勵著石獅市民踴躍投身志愿服務活動。
“家+文化”涵養文明社會
在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里精心打造一條家風家訓文化長廊,讓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感受“家+文化”的氛圍;在小區里設置“家+文化”的宣傳牌,每個月圍繞“家+文化”舉辦一次主題活動;學校以“家+文化”為載體,打造“孝道”走廊,組織“孝道”夏令營,讓“家+文化”在活動中浸潤學生與家長……今年以來,石獅市圍繞豐富“家+文化”建設內涵、創新“家+文化”建設載體、打造“家+文化”傳播平臺三大活動內容,主動策劃具有本地特色的自選項目,讓“家+文化”在社區、在學校、在公園中進行一場場接力,為構建和諧文明社會添磚加瓦。
走進湖濱街道長福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一樓,一條家風家訓文化長廊映入眼簾。“這是進入服務中心的必經之路”,社區黨支部組織委員戴玉燕介紹,“如此設計就是希望社區主要姓氏的家風家訓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居民。”無獨有偶,永寧鎮第二社區也將“家+文化”長廊放置在文化服務中心里,而寶蓋鎮則在海寧路及西洋路邊上設置長達900多米的文化宣傳長廊,其中有不少是“家+文化”內容。
7月16日,石獅市第四實驗小學與臺灣仁光慈善總會共同組織的第八期“孝道”夏令營活動開營,夏令營緊緊圍繞“家+文化”設置了一系列活動,如讓孩子們出售親手做的壽司,再用賣壽司的錢購置材料為父母制作冰淇淋,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家長的不易,學會感恩,懂得孝順。寶蓋鎮龜湖中心小學在“家+文化”教育中注重“感恩”二字,在學校內打造了感恩園,以石刻的形式呈現“家+文化”內涵,讓孩子們在感恩園內接受“家+文化”的浸潤。
公益廣告扮靚城鄉街頭
商家自發為公益廣告留“位”,石獅商家主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已成為當地市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石獅市區八七路與子芳路交會路段,一家裝有LED廣告屏的商家播出的公益廣告吸引了記者,據介紹,針對不同時期,該店將播放相應內容的“文明標語”,以此來為創城助力。“我覺得城市文明的創建是每個人的責任,需要大家共同營造氣氛并身體力行。”店主說。
2015年6月,石獅印發《推動十大“文明新風”行動實施細案》,明確了“七個一”的宣傳內容,即:一個報紙宣傳專欄、一個電視宣傳專欄、一個微信宣傳平臺、一個不文明行為曝光臺、一批公益廣告和宣傳標語、一個“獅城新風”講堂、一部“文明新風”微電影。去年,石獅市文明委更是連續出臺三份公益廣告提升方案,強化宣傳。如今,各項舉措全部得到落實,并取得實效。其中,“一批公益廣告和宣傳標語”,由石獅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設計征集了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文明樹新風”的公益廣告、宣傳標語,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樞紐、公共服務場所、公共居住場所和公共娛樂場所的適當位置、視頻設備上廣泛張貼、滾動播放;《石獅日報》每周在顯要版面刊發一至兩版的“文明新風”行動主題公益廣告;石獅廣播電視臺每周播發3條以上“文明新風”行動新聞報道,每檔《石獅新聞》播出前播發宣傳標語。
值得一提的是,為強化公益廣告的溫情宣傳效果,石獅啟動城市文化創意墻繪工程,邀請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專業美術團隊在市區11條主次干道圍墻創作公益廣告。新建龜湖公園、西洋公園、九二路商業步行街、湖邊社區等一批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街區。還與本土動漫企業合作,推出以“石獅仔”動畫卡通形象為原型的特色公益廣告和視頻短片,把石獅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公益廣告中,助推石獅城市形象塑造。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