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休閑觀光農業穩步發展
打造287個休閑農業點 年接待游客900多萬人次
“十一”黃金周期間,許多城鄉居民選擇回歸自然,以休閑、勞作的方式體驗農耕樂趣、品味農業情調。記者從市農業區劃辦了解到,至2016年年底,全市擁有各類休閑農業點287個,從業人員1.4萬人(其中農民就業1.15萬人),年接待游客905.9萬人次。休閑農業已成為我市農民創業、就業增收的新途徑和農業功能拓展的新亮點。□記者 許雅玲 通訊員 胡志明
十種模式供選擇
“休閑農業是體現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和體驗‘四生一體’的農業經營方式。”市農業區劃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多年來,我市立足本地農業特色和鄉村特點,學習和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初步形成采摘果園(如永春縣天綠葡萄園、洛江區河市草莓園)、市民農園(如洛江區田格里拉、古院農場、晉江市吉隆農場)、森林公園(森林人家)(如德化縣云龍谷、洛江區羅溪森林公園、惠安縣崇武海濱森林公園)、休閑漁村(水鄉漁村)(如晉江市圍頭戰地文化漁村、泉港區惠嶼島、德化縣水口岱仙湖)、休閑農莊(如泉港區綠笛山莊、永春縣金斗洋生態園、南安市霧湖休閑山莊)、度假山莊(如南安市香草世界度假村、豐澤區武陵生態休閑農場、永春縣風雅頌休閑山莊)、農家樂休閑村(如永春縣北溪村、鯉城區龍嶺社區、晉江市運火村、安溪縣尤俊農耕文化園)、古村聚落(如泉港區樟腳村、德化縣西芹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如市農科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鄉村特色工業休閑游(如晉江銘發干燥花廠、德化月記古瓷窯)等十種泉州特色休閑農業模式。
品牌示范顯成效
近年來,我市通過投入資金、開展評選、出臺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動休閑農業健康發展,品牌示范初顯成效。從2009年開始,市級每年安排支農資金100萬元,扶持鼓勵10家休閑農業示范企業,促進做大做強。去年開始,扶持資金從100萬元增加到200萬元。同時,每年安排專項資金60萬元,用于開展農業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循環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示范、農業區劃調研、規劃等工作。南安、晉江、安溪、惠安等縣市也先后出臺相應資金扶持措施評選縣級示范點。
目前,全市擁有較大規模休閑農業點80多個。其中,南安市香草世界度假村、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南安市皇旗尖休閑茶莊園入選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永春縣北溪村等5個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豐澤區武陵生態休閑農場等29個休閑農業點入選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永春縣岵山鎮等9個鄉鎮入選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鄉鎮,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德化縣桃仙溪休閑農業園等50個休閑農業點入選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