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觀點 > 內容

文化自信是實踐中的刻骨感受

http://www.vixenlinks.com 【泉州文化產業網】 時間:2017-11-16

十九大報告在部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時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結合工作,我對此有深切的共鳴,“文化自信”不是簡單的理念倡導,而是工作實踐中的刻骨感受!

2002年,我出任中國駐南非使館文化參贊,當時讀到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國情咨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從遺傳基因上說,黑人和白人99.9%是相同的。”黑人和白人的基因幾乎一致,那是什么使得他們相差得如此之大?原文化部長、原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先生在《追求與夢想》一書中說,“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名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正是文化,使得白人和黑人截然不同。在《辭海》的定義里,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專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如此廣泛深入地存在于一個民族的物質和精神世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自然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文化自信是具體而實在的,絕非是抽象而空洞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資本。在精神層面,當世界許多地區還處于文化蠻荒時代,生活在軸心時代的我們的先人就漫步黃河岸邊,思考著“道”與“仁”這類深層次的哲學命題,并給世界留下以《道德經》和《論語》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學說。在幾千年中華文化庫里,有《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有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還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物質層面上看,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瓷器、絲綢、萬里長城、大運河;當代有三峽大壩、珠港澳大橋、航空航天業、高鐵、信息時代的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文化自信的資本。

文化自信是開放而包容的,絕非是封閉而排他的。開放、包容,是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一個閉關鎖國、唯我獨尊的朝代都會走向衰敗,清朝后期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相反,只要海納百川,社會就迎來大發展、大繁榮。漢唐時代是很好的實例,魯迅先生在雜文《看鏡有感》中說:“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近40年間的巨變更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文化自信是謙虛而低調的,絕非高傲而張揚的。中國人崇尚虛懷若谷、謙虛低調的行事方式,這來源于傳統文化,老子講的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已經滲透進中國人的基因。國家也是如此,因為國家是人民的集合體、是民族的放大。文化自信絕非文化自大、文化傲慢,而是低調自謙的。鄧小平同志深諳中華文化,他告誡我們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竊以為,這句話永不過時。

文化自信必須以綜合國力做基礎,絕非建在空中樓閣之上。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至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人總體上是窘迫而自卑的,因為文化自信必須建立在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基礎之上。離開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就像數字1,文化軟實力就像0,沒有1,再多0也派不上用場,有了1,加一個0,就威力無比。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有關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理論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界、外交界、學術界等,都在討論文化軟實力,“軟實力”和“硬實力”的關系就如同“毛”和“皮”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

延伸閱讀

欧美日韩精品亚洲综合中文一区,九色在线精品视频,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精品,久久久久青草太香综合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第30页 |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少妇欧洲少妇AV | 色5月婷婷亚洲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