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的正式實施,不僅反映了廣大圖書館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公共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結合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學習,我想談三點體會。
學習宣傳公共圖書館法
在“學”字上下功夫
公共圖書館法不僅充分借鑒和吸取了國外圖書館事業發展和政策法規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而且在此基礎上更富有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國際上通行的中心圖書館體系、出版呈繳制度、公益性免費服務和社會參與等,在予以法律保障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政府應有的責任和財力支持。如在出版物繳送方面,明確規定出版機構不僅要向國家圖書館還要向省級圖書館繳送正式出版物,其意義在于增強省級圖書館傳承本地歷史文化的主體責任和協調能力。再比如,該法提出的加強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現代化服務等條款,既反映了新法與時俱進的特點,也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創新與轉型。
總之,公共圖書館法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制度優勢。業界人士不僅要深刻理解而且要廣泛宣傳新法頒布的意義,并進一步增強圖書館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職業意識。
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
在“用”字上求實效
公共圖書館法公布以后,不僅對各級政府,而且對圖書館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條款看上去只是一般要求,但要做深做實不容易。圖書館工作者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更要自我加壓,依法從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提升免費服務的內涵。隨著圖書館事業的深入發展,講座、培訓和展覽的層次越來越高,一些圖書館可能會在活動方式上區別對待,比如對較高層次的項目采取收費服務,如果這一問題把握不好,容易引起讀者不滿。因此既要克服免費服務質量下降問題,又要著力提升免費服務的層次。
第二,做好出版物繳送的后續服務。這次國家和省級圖書館能爭取到出版物繳送制度不容易,但如何做好后續服務更不容易。過去沒有法定繳送制度,圖書館在收藏與否上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今后不僅要對這些資料照單全收,而且要提供給讀者使用。同時,對于正式出版的電子、視聽以及其他載體圖書,不僅要收藏而且要切實落實服務的環境和手段,難度更大。
第三,做實圖書館之間的聯合服務。公共圖書館法要求加強與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聯合服務。圖書館協作開展了這么多年,真正能做到共建共享的地區和系統并不多,尤其是在數字圖書館建設方面,數字孤島現象仍很嚴重。公共圖書館法出臺后,聯合服務就不能停留在口號上。這對各級政府及圖書館行業學協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法以后,讀者不僅會投訴,而且會上訴。因此公共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界的要求比對政府的約束更大。
以人為本 追求卓越
在“質”字上做文章
我國圖書館事業正在從過去還歷史欠賬、填補空白為主的“量的增長”時代,走向“質的發展”時代,這對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看到,雖然我國圖書館事業有了較快發展,但在很多方面與國際同行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國際圖書館界面臨轉型。圖書館服務方式從圖書借閱向適應終身學習需求發展,更加注重讀者閱讀素養、信息素養、技術素養以及職業素養等多元素養的提高;圖書館空間設置從閱覽室向信息共享空間發展,更加注重信息交流與知識分享;圖書館管理模式從自我管理向社會共建發展,更加注重與外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調動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圖書館發展。
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圖書館工作者的使命追求。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圖書館轉型與創新,在業務建設上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公眾服務上與美好生活需求同步適應,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上海圖書館原館長、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林思喆